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凝聚巾帼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漳县妇联多措并举促进“陪读妈妈”居家灵活就业

 2021/08/30/ 09:5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法制报 记者孙 涛 通讯员 癿斌宏

凝聚巾帼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漳县妇联多措并举促进“陪读妈妈”居家灵活就业

  8月18日,“陪读妈妈”在锡纸加工扶贫车间工作。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孙涛摄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 记者孙涛 通讯员 癿斌宏

  “既想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又想工作挣钱贴补家用。”这是漳县不少“陪读妈妈”、农村留守妇女等居家妇女群体普遍的心声。

  今年来,漳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通过“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送温暖”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继续深入探索农村留守妇女、“陪读妈妈”不离乡,有“家”又有“业”的增收途径,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能力,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家门口“上岗”“陪读妈妈”顾家赚钱两不误

  “去年4月,在省妇联的牵线搭桥下,我们引进甘肃希望工贸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

  建设成立了锡纸加工巾帼扶贫车间。”漳县妇联主席杜慧娟介绍说,车间自建成以来,采用“车间就业+居家就业”相结合的模式,广泛宣传引导居家妇女到车间务工,实现居家妇女就近就业。截至目前,车间共吸纳258名居家妇女就地就近就业,实现了居家就业妇女每月人均收入达1500元以上,“车间就业”妇女每月人均收入达2500元以上。

  “暑假期间,很多人都把材料带回家去加工了,做完以后交回厂里即可结算工资。开学以后,来车间上班的人就多了。”甘肃希望工贸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锡纸加工比较简单,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一捆锡纸1600张,速度快的每人大约三四个小时可分离一捆锡纸。这里工作灵活自由,没有固定时间限制,让陪伴子女上学的“陪读妈妈”顾家赚钱两不误。

  为进一步加强规范居家妇女锡纸加工实践操作,激发居家妇女立足岗位、钻研业务的工作热情和活力,今年来,扶贫车间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开展了锡纸加工技能培训班,还组织员工开展了职业技能竞赛,获奖者凭奖励的积分可以在“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兑换实物。

  免费培训让居家妇女掌握一技之长

  今年6月2日,漳县2021年劳务品牌麦秆画首期培训班开班,全县4个乡镇的50多名居家妇女成了培训班的第一期学员。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一根根看似不起眼的麦秆,经过剖开、压平、熨烫、上色、粘贴等多道工序,在学员的“巧手”操作下,制作成栩栩如生的孔雀图。培训结束后,有40余名居家妇女与培训学校签订了订单合同。

  “麦秆画这种传统手工工艺不但成本低,还能变废为宝绿色环保。最重要的是产品不愁销路,作品都可以变成钱。”杜慧娟说,“开展这样的特色培训不仅让居家妇女挣到钱,而且还为她们提供了一个拥有一技之长的平台,一个互相交心交流的平台,让她们自立、自强、自信、自尊。”

  通过机构培训、订单收购、瞄准市场,形成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长效机制,这是漳县妇联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为群众办实事的新路径。

  为适应新形势下各类妇女群体的现实需求,漳县妇联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下基层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妇女群众的劳动技能水平,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能力,漳县妇联主动对接培训机构先后举办了劳务品牌麦秆画培训、锡纸加工培训、服装加工培训,全县各乡镇累计参加培训的妇女达300余人。培训结束后与培训机构签订了订单协议,为“陪读妈妈”拓宽了就业渠道。

  打造品牌让更多妇女靠技能致富

  近年来,漳县妇联把“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作为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和破解农村“三留守”问题的重要举措,加大培训力度,争取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让更多的妇女靠技能致富、本事吃饭。

  按照“分阶段、分步骤,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建立全县培训网络,邀请手工编织业发达地区的编织专家来漳县培训1000人,组织外出培训67人次,县上组织培训1.2万人次。同时,注册成立了贵清山妇女手工编织协会,并在县妇女儿童服务中心一楼设立产品展销厅,在部分乡镇、村也建立编织基地。注册成立“贵清巧娘”商标,争取到全国妇联项目资金支持,与兰州大学艺术学院衔接,进行染色高端纯手工研发。

  “下一步,我们将以统筹全县妇女就业增收为目的,以创建居家灵活就业基地为抓手,打造‘漳县居家灵活就业’品牌车间,辐射带动全县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促进全县居家灵活就业向产业化、基地化、品牌化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漳县作出巾帼贡献。”杜慧娟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