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种植面积达51万亩,人均50株——陇南成县核桃树成为村民“摇钱树”

 2021/09/04/ 09:08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冯宝强

种植面积达51万亩,人均50株——

成县核桃树成为村民“摇钱树”

  金风玉露,秋色正美,走进陇南市成县,漫山遍野的核桃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点缀于房前屋后、山头山坡。近日,“中国核桃之乡”成县又迎来了核桃丰收的黄金时节,核桃园里不时传出竹竿敲打核桃清脆的声音,地上“啪啪啪啪”落满了绿油油的青皮鲜核桃,这丰收景象着实让农民们喜笑颜开。

  重服务 让核桃遍地开“花”

  初秋时节,走进成县,最吸引人眼球的便是那些大大小小、遍布城乡的核桃树。记者在成县大路沟核桃树示范园看到,一株株粗壮的核桃树上,挂满了又大又圆的果实,甚是喜人,不少人肩扛麻袋、手中挥舞竹竿打核桃,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

  “核桃树长势旺不旺,水肥必须有保障;核桃产量高不高,树体管理要跟上。”跟核桃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曹革放是成县云雾山林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以前老百姓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导致种植面积较小,管理难度较大,如今,在全县核桃产业的带动发展下,建成科学化管理的核桃示范园。

  据了解,为促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成县通过核桃现代化产业园的建设,建立起适应成县核桃产业化经营要求的现代专业合作组织和经营方式,核桃生产服务和农民组织体系逐渐形成产业化、社会化。形成稳定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如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从核桃的种植、浇水、施肥、修剪、采摘、销售各个方面,为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当好“服务生”,搭起客商与农户之间的“连心桥”。

  同时,成县建立健全信息化、社会化和多元化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使全县核桃产业科技服务体系覆盖率达100%,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核桃之乡”。

  强科技 让核桃树成为“摇钱树”

  在成县核桃树科技展示馆里,记者看到展示柜里陈列着很多核桃种子。“这里收集了来自国内外以及陇南周边有特点、有价值的核桃种子424份,通过对这些种子进行观察、田野生长调查、室内坚果形状的鉴定和营养成分分析,挑选出的一些目标品种正在全市、全省做区域实验。”大路沟示范园负责人胡永辉说,其先后从国内外引进核桃优良品种100多个,收集保存国内外核桃优良种质资源420个。

  “苗以种为先,种以质为先。这些满枝绿果果的核桃树如今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成县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办主任贾新春说,通过加大农业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核桃产业技术服务机构初步得到完善,并加强了与省内外相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合作,强化了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

  搭平台 特色产业富民增收

  走进成县永青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袋袋青皮核桃被倒进了滚筒机内,经过滚筒机的作业,出来时就变成了黄色硬皮核桃。褪去绿衣的核桃被送进清洗槽内进行清洗,再经过风淋机吹干表面水分,之后进入人工挑选、机器分拣、装袋等环节,最后被放入烘干机低温烘干……

  成县小川镇陇南市华龙恒业农产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规划有序的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全副武装”的工人们正在现场忙碌着,一袋袋“枣夹核”的核桃零食被包装成型。该公司行政部主任许盛说,公司年生产加工核桃2200吨,其推出的主要核桃产品为核桃仁、核桃果、核桃油、琥珀核桃、枣夹核桃、核桃花等深加工零食,远销北京、上海、河北、浙江、东北三省及西安等大中城市。

  “我们公司生产核桃油、核桃肽、核桃蛋白粉等高端产品,通过核桃全产业链综合加工,可开发产品30余种。”采访中,甘肃九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王诗予如是说。

  据成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武向宁介绍,目前,成县核桃种植达到51万亩、1100万株,建成了11条万亩核桃林带,34个丰产示范园,200个核桃专业村,农民户均栽植核桃200株、人均50株,有核桃加工企业10家,年加工能力超过1000吨的企业有2家,从事核桃销售的专业合作社37家,核桃产业已成为成县种植规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优势特色产业。同时,积极参加省内外重大节会,紧抓“互联网+”机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搭建核桃营销平台,将成县核桃远销至全国各地。

  武向宁笑着说,双手栽下幸福树,笑脸祈盼新生活。重重叠叠的核桃树,承载着全县生态文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富民产业,农民的致富梦想已变为现实。

  文/图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 记者 冯宝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