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 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甘南州“五无甘南”创建行动综述

 2021/09/05/ 03:4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韦德占

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

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

——甘南州“五无甘南”创建行动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夏河县45万亩草原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全国有机农产品(藏羊、牦牛)基地。 本文图片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甘南更美了。这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甘南的美,翻越了青藏高原,走向了大江南北,流进每一个抵达这里的人心中……

  甘南的美,源自与生俱来的绿水青山和雪域净土,源自无垠的草原和结伴的牛羊,更源自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推进“五无甘南”创建行动下呈现出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甘南的美,美在生态底气,美在各族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志气。

  2015年以来,甘南州委州政府立足生态地位、资源禀赋、特色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提出了“全域无垃圾”的目标。如今,城乡环境更美了,群众幸福感更强了,“全域无垃圾”已成为享誉全国的金字招牌。

  2021年初,甘南州又在“全域无垃圾”的基础上,启动了以“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为内容的“五无甘南”创建行动,拓展“环境革命”的外延和内涵,持续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

  “打造‘五无’新甘南、实现绿色崛起,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甘南融入现代化进程的‘突围之举’;是生态文明与人民期盼的高度契合;是乡村振兴与时代要求的深度融合。我们将一年打响,释放甘南‘力’;两年打通,凝聚甘南‘情’;三年打透,叫响甘南‘绿’;四年打成,塑造甘南‘美’;五年打红,释放甘南‘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表示。

  “五无甘南”创建半年以来,绿水青山不断释放出生态红利,焕发了大美甘南的勃勃生机。全州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08个,其中新认证绿色食品28个,认证“卓尼当归”“卓尼柴胡”“临潭大黄”“临潭当归”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10个农产品被纳入“甘味”品牌;临潭县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安全示范县;夏河县45万亩草原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全国有机农产品(藏羊、牦牛)基地。创建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高原绿色有机品牌,提高了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全域无垃圾”

  打造绿色“净土”

  基于甘南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补给区的主体功能定位,甘南74万各族群众牢固树起生态信仰、担起生态责任、挺起生态脊梁。

  黄河甘肃段干流全长913公里,而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的玛曲县黄河段干流总长433公里,约占黄河甘肃段干流的一半,素有“高原水塔”美誉。在大力保护黄河的历史新机遇中,玛曲县涌现出了一大批牧民党员带头干、牧民群众自觉干的感人画面。

  欧拉镇牧民党员卓玛加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平均海拔3800米、全年平均气温只有1摄氏度的玛曲高原上,晨冰暮霜、雨雪交加。当草原上第一缕阳光照射到帐篷前时,卓玛加布唤醒了队员们。他们检查了牦牛背上捆绑的工具后,擎起一面鲜艳的红旗,踏上清理垃圾的征程。

  自3月25日开始,卓玛加布组织牧村党员218人,利用3个月的时间徒步433公里沿黄河玛曲段清理沿途垃圾60余吨。

  走进临潭县冶力关镇生活垃圾热解处理中心,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工作人员正忙着将运送来的垃圾装进低温热解处理器。

  “你看,6吨生活垃圾经过24小时的低温裂解,最后出来的就是这点灰。”冶力关镇镇长牟文渊告诉记者,经多方考察后,临潭县投入专项资金,从广州定制引入了垃圾低温热解处理设备。经过闷烧裂解,实现了减量无害化垃圾处理。

  碌曲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周龙的后备箱里,常年备着编织袋、镢头、草籽、有机肥、雨鞋等“装备”,遇见垃圾就装进编织袋,遇见草原地皮裸露的地方就用镢头轻轻刨开撒上草籽,遇见河里有垃圾就穿上雨鞋涉水捡拾……

  沿着干净整洁的街道漫步碌曲县城,随处可见分类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房、垃圾亭。周龙说,这些垃圾回收设备运用图标展示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美观大气、一目了然,即使是不识字的群众,也可以根据图标进行垃圾分类,为垃圾减量、资源利用奠定了扎实基础。 

  目前,甘南已经实现了全州4.5万平方公里视线之内无垃圾,“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品牌形象享誉全国,真正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甘南特点的绿色发展之路。

  “全域无化肥”

  培育肥田“沃土”

迭部县按照“全域无化肥”要求种植的青稞、小麦喜获丰收。

  近日,迭部县冬小麦进入成熟期,放眼望去,金黄的麦浪与葱郁的青山相互映衬。

  “迭部县冬小麦种植面积9500亩,年平均产量为335公斤,按照‘全域无化肥’的要求,今年施用有机肥后,小麦口感更好,产品绿色环保。”迭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永忠说。

  舟曲县作为甘南州的农业大县,在全面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第一年,5万亩冬播农作物不仅没有减产,反而品质更好、口感更佳。

  舟曲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王雪明说:“我们对5万亩冬播农作物采用有机水溶性叶面肥,进行叶面追肥,补充根部施肥不足,充分发挥肥效,既保住了产量,又避免了土壤污染。”

  前几年,广大农牧民群众对土地重用轻养、大量使用化学肥料、高毒高残留农药和激素生长调节剂,造成土壤养分失调,微量元素缺乏。为了提升耕地质量,甘南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提倡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2020年,卓尼县率先在全州实施“化学农药化肥不进县”农业提质增效试点工作。今年,持续深化“全域无化肥”,按照政府补贴一半、群众自筹一半的原则,鼓励支持施用农家肥,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

  走进卓尼县中藏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淡淡药香随风飘来,沁人心脾。

  “今年我们在藏巴哇、纳浪、木耳、喀尔钦、申藏5个乡镇建设了10个中藏药材有机肥、化肥肥效田间对比试验,每个田间试验采用不同施肥模式:有机肥、有机肥+化肥、化肥等不同梯度。”卓尼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卢勇告诉记者,通过田间试验数据分析、检测产品有效成分含量和农药、化肥残留量,得出化肥、有机肥的应用效果及有机肥最佳施肥量,为全县进一步全面推广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夏河县达哇央宗有机肥料加工销售有限责任公司。

  走进夏河县达哇央宗有机肥料加工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一辆辆运输车正将来自全州多个养殖合作社的牛羊粪便运送过来。车间内,机器轰鸣,发酵好的牛羊粪便经过粉碎、分筛、制粒、抛圆、风干、装袋,制成了可供销售的生物有机肥。

  “甘南天然草场广阔,牧民将牛羊放养于草场,以青草泉水为食,所产生的粪便天然纯正。依托禀赋资源,我们公司于2015年4月成立,邀请农业农村部、北京农科院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每一批产品按照严格的质量检测程序进行检测,产品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夏河县达哇央宗有机肥料加工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扎西顿珠说。

  据扎西顿珠介绍,公司现有生产线3条,配备全自动灌装机和FANUC进口机器人码垛机,设备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年产规模16万吨,先后生产出10余种产品。产品多次荣获“中国有机肥十佳品牌”“中国微生物肥十佳品牌”等荣誉,已通过“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

  在达哇央宗有机肥料加工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甘南的有机肥料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些企业利用先进的好氧发酵生产工艺,生产出具有优良物理性状,碳氮比适中、肥效优异的绿色有机肥并销售到全国各地。

  据了解,甘南州今年有机肥替代化肥替代率达到100%,集中养殖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耕地质量提高0.1个等级。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