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立足优势资源 拉动经济发展——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模式带动主体产业发展综述

 2021/09/14/ 08:55 来源:陇东报 记者 徐雅荷

立足优势资源 拉动经济发展

——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模式带动主体产业发展综述

庆阳海越农业有限公司苹果自动化分拣线。陇东报记者 张昶昶 摄

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的苹果成熟。陇东报记者 徐雅荷 摄

  陇东报记者 徐雅荷

  宁县地处世界黄土面积最大、土层最深厚的董志塬腹地,海拔高、光照足、温差大,土质疏松且富含微量元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宁县成为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

  从2019年开始,宁县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引进先进苹果种植模式和管理技术,建成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年产量50万吨、产值达25亿元,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3727元。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国内第三、全省首家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园,产业园33项重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园区实现总产值38.94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30.5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4.09亿元。

  标准化生产 智慧化管理

  初秋时节,走进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红彤彤的早熟苹果挂满枝头,果园行道间的机械忙碌不停。与传统果园里的生产模式不同,这里的果园生产和管理基本上都是通过农业机械来完成,整个园区还装上了“智慧大脑”,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今年,产业园建成了苹果生产调度中心,引进国外专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陇东学院3所高校合作建立教学基地、博士工作站,实行专家“坐诊”制度,研究制定《矮砧密植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引》等11项果园管理标准,探索推广“数字智慧果园”。同时,还建成苹果大数据平台,布设田间气象站、土壤检测仪、杀虫灯等物联网设备,配套“慧种田”APP,实时上传施肥、修剪等管理过程。

  宁县焦村海升种植基地生产部副部长张富贵告诉记者,园区的自动化滴管系统可以对果树肥水实行精准测定和程控化供给,通过工业产品标准,制定生产技术规范,实行质量追溯制度,可随时在互联网上看到生产现场,足不出户即可实现果园远程全覆盖监测和精准高效数字化操控,实现果园数字化管理。

  长期以来,传统苗木和种植方式导致苹果挂果迟、效益低,管理费时费工,标准化程度低。为了产出个大、皮薄、可口、标准统一的苹果,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推广“三高五化”生产模式,用机械和智慧化模式进行苹果种植、管理、生产。由过去乔化、矮化密植的有性繁殖向现在的自根砧无性繁殖转变,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品种、技术和管理模式,聘请专家现场指导,将产品瞄准一线城市大型高端市场。

  张富贵说:“目前,焦村海升种植基地种植苹果5000亩,全部选用无毒自根砧优质苗木,实现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生产机械化、水肥一体化和产品标准化的‘五化’生产模式。”

  通过这一套组合拳,宁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了一年成花、二年结果、三年丰产、五年盛产,较传统模式早挂果3到5年,每亩产量可达到5-8吨,省水60%、省肥70%、降低人力成本80%。

  打响金字招牌 线上线下发力

  “产品要想销路好,除了过硬的质量外,还要有金字招牌。”张富贵告诉记者。产业园组建了以龙头企业、物流集团、电商平台及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大户等一体化发展的产业联盟,注册了“人类第四个苹果”商标,设计统一的包装和标志,统一质量和价格,召开品牌发布会和推介会,精心开展“四个一”宣传活动,着力打造独具宁县特色、享誉全国的“甘味”品牌。

  产品销售则采用线下精准建店、线上全面布点的模式,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7个营销中心,与华润万家等全国22个大型超市、国内外200多家经销商合作,年销售20万吨。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作用,综合运用云模式,以“庆新电商中心”为带动,发展苹果销售网店200个、微商1800多户,果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还远销国外,年销量30万吨。

  面对单一的苹果产品,产业园创新思维,建成果品冷库、气调库和果蔬保鲜库40座,建成高标准分拣及商品化处理线2条,通过对果品直径、颜色、表面瑕疵等分类,将苹果分选为26个等级,进一步细分苹果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

  除了鲜果销售,产业园按照“吃干榨尽、增值增效”的思路,建成通达、恒瑞康等加工企业16个,开发果汁、果粉、脆片、面膜和饮料等产品26种,出口美、日、韩、澳等10多个国家,近3年来创收8.89亿元,出口创汇2427万美元。

  三方联动 建立合作共赢机制

  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快速发展,也让当地农户的腰包鼓了起来。产业园引导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家庭农场和农户,采取自主、股份、联合“三种方式”,推行以“三方联动、三变推动、品牌带动、党建促动”为主要内容的“331+”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弱势农户与优势产业、强势企业、广阔市场紧密联系。

  “我从2014年开始就在海升焦村苹果种植基地工作,每年务工收入2万多元。”焦村镇西卜村村民韩伟琴说,村上很多农户都把土地流转给产业园,当起了“甩手掌柜”,然后在产业园里通过务工增加收入。

  在“331+”产业发展模式中,产业园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联动的利益共同体,把市场中生命力最强的优势企业和最弱势的农户联结起来,形成“你建园、我入股,你经营、我打工,你盈利、我分红”的合作共赢机制。产业园流转承包土地1.66万亩,村集体水、电、房等公用设施折股129万元,农户每亩每年保底分红500元至800元,企业每年用纯收益的5%用于土地二次分红,农户每亩还可分红1000元以上,6647户农民变为公司股东。

  目前,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龙头企业38家、合作社249家、家庭农场59个、农资店287个。联农带农2.71万户,每户通过租金、薪金、股金,年均增收2.4万元。建立订单种植模式,芭芭农场、百果园签约订单2.5万亩。引导创办经济实体1259个,产业园区带动就业2.96万人,带动村集体年均收入7.09万元,增幅28.63%。

  今年,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将进一步完善西部苹果国际商贸港功能布局,全力打造集冷链物流、贮藏加工、电商销售、科技研发为一体的苹果集散商贸中心。继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开发苹果细胞水、多酚、面膜等深加工产品,持续做大做响“人类第四个苹果”品牌,纵深推进果园托管、苹果产销联合体、苹果技术沙龙等新运行模式,全力打造现代果业“金字招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