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要确保“好事办好”
9月初,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作为“双减”政策正式实施后的首个开学季,“双减”政策落实情况如何,课后服务是否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认可,以及学校周边环境问题、学生课后上网问题等,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
随着新学期开学,由学校出面组织开展的课后延时服务也拉开帷幕。这个曾被人们喻之为“官方带娃”的举措,本为破解因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存在时间差而导致孩子无人照看的困境,如今更有了减轻学生课外培训负担的减负意义,人们期待这一惠民举措好事办好、行稳致远。
据媒体报道,“课后服务”得到多数家长积极正向的良好反响。放学时间推迟,校门口托管班牌子大为减少,不但解决了孩子放学的接送问题,还能让其在学校学到更多有趣的知识。不过,现也有一些家长和学生对此心存疑惑,放学后仍然去上校外培训班。
综合各地情况,课后服务通常采取“5+2”模式,即学校开展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的课后服务;前一阶段为课后辅导,让学生在校就能够完成作业,并由老师答疑解惑;后一阶段为素质拓展,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参加相应活动。如参加体育锻炼、健美操、摄影、音乐赏析等课程。这既有利于“双减”政策落地,也为践行素质教育开辟了领地。
众所周知,过去的音体美课往往每周只安排一两节,且常常被视为无需考试、可有可无的“副课”,甚至在教学实践中常常被取代或占用。但这恰恰是不可或缺或学有特长的“素质”体现。如今有了“5+2”的课后服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兴趣、特长,这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事实上,“教什么”“谁来教”一直是困扰课后服务实施的制约因素,也是民众的关注焦点和评判依据。把“课后服务”好事办好,就应当坚守“内容为王”和“质量为先”的服务要求。课后服务不仅是为家长解难,更是为学生“减负”,学生是托管服务的直接对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最终目标。这就需要课后服务必须适应学生成长的多元化诉求,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让学生乐意参加和学有所获。
此外,还需落实好“自愿”原则。毕竟课后服务是正常教学的补漏服务,不能有任何直接或变相的阻止和强制。鉴于音体美老师的不足,课后服务的师资聘用当需拓宽视野,可聘任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专业人士或志愿者参与;也可利用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等社会资源,让其成为课后服务课堂。
张玉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9月14日兰州:科普志愿服务进校园 全力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
- 2021年09月14日落实“双减”必须到位 课后服务亦需跟上
- 2021年09月13日金昌:课后服务解民忧
- 2021年09月08日金昌:课后服务解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