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荣正在河面巡查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萍 王梓懿 见习记者伊力扎提·依明 实习生赵婕
悠悠黄河,浩浩荡荡从兰州穿城而过,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生生不息的源泉。缓缓驶来的羊皮筏子、穿梭飞驶的河面快艇、转动不息的黄河水车、静静矗立的中山铁桥……黄河之滨的优美壮丽尽显其中。
“请带小孩的大人看管好自己的小孩,远离岸边、危险地带……”伴随着一阵洪亮的声音,一艘警艇从河中驰骋前进,兰州市公安局水上派出所民警魏家荣和同事进行每天的例行巡查。
河面飞驰的警艇
10人,46公里,24小时。魏家荣介绍,为保护“母亲河”不受人为破坏,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西固区柴家峡水电站以东至城关区桑园子以西共46公里水域,这支由10人组成的警察力量肩负起重任。每一天,他们维护水上治安、援救落水群众,为守护群众破浪前行。
1994年从警校毕业后,魏家荣被分配到兰州市公安局工作。“黄河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一条河,更像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朋友,有这样经历的人才会更加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和其中的情感。”从小生活在黄河岸边,魏家荣对母亲河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也渴望成为她的“守护者”。
河边晚霞
2001年,他的愿望实现了,成为水上派出所的一名警员。“刚到所里工作的时候,黄河两边植被很少,光秃秃的,行人要想在黄河边散步,就只能踩着沙滩行走,没有步道等基础设施。”魏家荣回忆初到水上派出所时黄河两边的样子,“近几年随着黄河风情线逐年修建,每到夏季,黄河岸边,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就多了起来,越来越热闹了。”游客多了,安全隐患也越发突出。魏家荣说,自2018年以来,他们在黄河上增设了12处摄像头,便于及时发现警情迅速出警,并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形成了以黄河母亲码头、中山桥白塔山码头、体育公园码头为核心的3支救援力量,有效提升了搜救效率。
水上派出所
“现在民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规范救援意识逐年增强。”魏家荣说,黄河周围的经营人员只要看到落水人员或者轻生等情况,也会及时报警,疏散围观人员,为警察第一时间展开营救创造条件。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岁月匆匆地流逝着。今年是魏家荣在水上派出所的第21个年头,也是守护黄河的第21年。他看惯了黄河落日初阳、北雁南飞,也见证了黄河沿岸生态环境、治安状况的巨大改善。
例行巡查结束后,魏家荣没有回办公室。下警艇后,他缓缓走向岸边,看着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感慨道:“工作这么多年了,也记不清出过多少次警,我快退休了,接下来的时间就要交给年轻人了。”
黄河守住兰州人的幸福。如今,更多如杨蕊仲这样的“90后”加入到水上派出所的队伍中。
水上派出所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概念,对于青年警察杨蕊仲同样也是。“刚来这里时,我只会游泳,对于其他工作是蒙圈状态,但庆幸的是,所里给我安排了一个师傅。”
在师傅的带领下,杨蕊仲很快便对工作上手,并逐渐成为了所里的青年力量。有一次晚上,他接到群众报警电话说,有一个老太太在河边意外落水,他和同事迅速出警,并成功将老太太救了上来。“当时是我刚工作不久,其实也挺害怕的,但把老太太成功救上岸的一瞬间,我觉得值了。”
从第一次下水救援的青涩到现在的精练老道,杨蕊仲提高的不仅是工作技能,还有了异于常人的警惕性。每当黄河岸边出现孤单的身影,他很快就能分辨出哪些是普通游客,哪些是满怀心事的人们。
黄河岸边处处风景如画,来这里游玩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对于常年在此工作的杨蕊仲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每一次下水救人,都是他的一次生死挑战。虽然知道有危险,但他却从来没有犹豫过。他说,“我是警察,就得对得起身上的警服。”
警艇出动,乘风破浪。作为水上警察,他们就如同黄河上的“安全卫士”,默默守护市民的安全,在黄河边为群众筑起了一道救援长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9月10日【我和黄河的故事】顽石生“画”有妙笔
- 2021年09月13日【我和黄河的故事】一河一城一筏子
- 2021年09月06日【我和黄河的故事】守护3.5公里的“河长”
- 2021年09月08日【我和黄河的故事】生态环保员:用“心”排查 用“行”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