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说陇史】王保保后裔隐身甘青交界600年

 2021/09/30/ 08:56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王文元

王保保后裔隐身甘青交界600年

  在金庸小说的传播下,元末名将王保保如今早已是名满天下。然而,在甘青交界处,隐身了600年的王保保后裔,却鲜为人知。今天,我们就讲讲,王保保后裔六百年间的传奇故事!

  大战失利,王保保孤身北逃

  明初洪武三年四月,定西城外,徐达率领的明军主力,同王保保带领的北元残余势力展开决战,是为沈儿峪大战。最终,王保保战败,只身北逃,十万之众四散。

  故事是这样的:洪武三年正月,王保保见攻占兰州城池无望,只好绕过兰州向东发展。试图攻占陇西,可惜王保保的愿望没有实现。三月,徐达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出征。夏四月,徐达抵达平西(地名),面对老对手,王保保只好采取守势,后撤到车道岘(今定西西北六十五里车道岘南)。徐达则进占到沈儿峪口。此时,王保保的十余万部众,分散驻守在森林茂密地形险要、交通便利的车道岭边。

  车道岭、沈儿峪,是平凉、天水通往兰州的咽喉,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黄土山梁,长约24公里,宽约3公里,最高处海拔2457米,如今316国道由此通过。但是也有部分专家认为,车道岭在今天的定西巉口一带。

  此战,为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双方各出动十万之众。徐达首战失败,不得不亲自率卫队参战,才稳住阵脚。次日,双方苦战一天,王保保最终失败。十几位元军高级将领被明军俘获,八万多元军投降。王保保只带着老婆从宁夏过黄河逃往漠北。

  然而,人们想不到的是,就在王保保孤身北逃的同时,他的长子王西保却率领残部及家眷,沿黄河而上,一路上隐藏踪迹,在甘青交界处隐身定居。这一定居就是六百年。他们不仅定居,而且修筑红古城,今天兰州“红古”区名就来自于他们修建的红古城。

  王保保后人隐居在甘青交界

  沈儿峪一战,王保保全军溃散,参战大军多为明军所击溃俘虏,而兰州、河西等地的部众,则四散而去,纷纷隐姓埋名。比如鲁土司一家,就是北逃不及,被明军截断在河西走廊的脱欢部众,他们顺势归降大明后,被安置在连城。

  现在看来,王保保和妻子只身北逃,从宁夏境内乘流木过黄河,从而避开明军追击,实际上就是金蝉脱壳之计,其目的还是为了吸引明军注意力,掩护部众撤离。

  果然,王保保的长子率领的残部和眷属,选择了和王保保逃走相反的方向,悄然离去。他们沿着黄河逆流而上来到了今天红古区平安村一带,化兵为民,开始了农耕生活。后来,迁移到西拉木拉(今红古村西)的旧古城内。

  原先在今红古川境内,有一座古城,不知修建于何年。王保保部众虽占据了红古川的这座旧古城,但水源匮乏,只能放弃。后来,他们选择在今天红古城的地方,修建城池,开始新生活。

  这个地方原先叫红古土,等新城修建完工后,将其命名为红古城。也有一说,当时取名为新古城。然而,由于当地士兵发音不准,将新字,误读为红,就成了红古城。不论哪种来历,红古这个名字和王保保的部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据记载,红古城内城居住的王土司,就是王保保后裔。

  1960年4月2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立红古区,就以这座古城为名,故取名为红古区。从此,人们便称这条川为红古川。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王文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