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建党百年·春绿陇原”陇剧惠民演出周15日启幕 陇剧大戏《大禹治水》《官鹅情歌》 金秋时节“花开金城”

 2021/10/09/ 08:53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平丽艳 杨亮

“建党百年·春绿陇原”陇剧惠民演出周15日启幕

陇剧大戏《大禹治水》《官鹅情歌》 金秋时节“花开金城”

  被誉为陇上“艺术奇葩”的陇剧,是我省的独有剧种,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场陇剧艺术盛宴将在金秋十月“花开金城”。10月8日,记者从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建党百年·春绿陇原”陇剧惠民演出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0月15日,大型原创陇剧《大禹治水》将首度登上金城舞台演亮相,在甘肃黄河剧院连演三场;随后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剧目复排计划的大型历史陇剧《官鹅情歌》,将以复排后的“青春版”接棒演出两场,原汁原味的两台陇剧大戏,将让金城戏迷大快朵颐。

  两部剧目同时搬上舞台意义重大

  “此次陇剧惠民演出周,将一台新创剧目和一部复排精品剧目同时搬上舞台,在大力倡导黄河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的大背景下意义重大。”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杨建仁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下讲到要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大禹治水》作为讲好黄河文化的深入实践,从策划、创作到研讨环环相扣,仅剧本先后16次易稿,这在陇剧历史上也不多见,是我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的一次成功实践。

  杨建仁还表示,陇剧是我省独有剧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连续三届荣获“五个一工程奖”,这对于一个地方剧种来说实属不易,不仅为甘肃舞台艺术事业创出辉煌,也为中国舞台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个剧种要历久弥新,必须要创新发展。《官鹅情歌》走过了15年的历程,这次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复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说,陇剧人的坚守和付出,让陇剧事业大放异彩,这次在剧目创作过程中,他们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上下一条心打造精品的成功做法,在当下值得提倡。

  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石小军也表示,《大禹治水》是一部梳理华夏文明、聚焦甘肃文化、反映黄河文化的戏剧作品,把大禹这个中华民族远古传说中的人物首次落地到甘肃,不仅拓展了甘肃戏剧创作题材,而用陇剧这一甘肃独有剧种来呈现,对于陇剧艺术来说也是一次尝试和丰富。

  “以老带新”让陇剧艺术薪火相传

  大型原创陇剧《大禹治水》由甘肃省文旅厅全程指导,是我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甘肃故事的具体实践,目前该剧已成功入选“全省重点文艺精品创作”计划。此次剧中的“大禹”由甘肃陇剧院优秀青年演员邵炳德担纲,雷通霞、佟红梅、窦凤霞三朵陇剧“梅花”甘当绿叶联合主演,该剧的音乐由省陇剧院陇东道情(陇剧前身)敬家班第六代传人敬怀宝亲自操刀,原汁原味地展现了陇剧的音乐特色。

  甘肃省陇剧院院长王存介绍了两台剧目的筹备和演出情况。“陇剧《大禹治水》全体人员在排练过程中,始终发扬大禹治水的精神,克服困难,精益求精、认真创作,尤其进入带乐排练阶段后,多次邀请省内专家与主创人员把脉问诊,整理问题清单,逐一对症解决,进行再度创作,目前已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我们有信心将其打造成陇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甘肃故事的代表剧目。”他说,“大禹治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目,让更多人了解大禹治水始于积石的故事,深入体会大禹在治水过程中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和敬畏自然、科学治水的经验,这不仅对当前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有借鉴意义,同时对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和传承发扬黄河文化,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大型历史陇剧《官鹅情歌》是陇剧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从剧本到演出完全“本土化”的首台陇剧大戏,2006年首演后引起轰动,隔年便荣获了第十届“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并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重点资助剧目,时隔15年,该剧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剧目复排计划。“此次复排的青春版《官鹅情歌》,大胆启用了赵丹、谭强等一批青年优秀演员,旨在通过‘以老带新’,培养和锻炼新人,让陇剧艺术薪火相传,散发出新的时代光辉。”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平丽艳 杨亮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