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甘肃农信/平凉农商银行:念好“三字经”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2021/10/21/ 16:04 来源:每日甘肃网

  平凉农商银行结合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体要求,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贯穿始终,念好“学、红、实”三字经,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学”字为先 以史润心

  以党支部为单位,成立15个读书班,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研讨交流、聆听专家授课等形式,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及“四史”等指定必读书籍。党委班子成员坚持以上率下,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邀请专家学者为全体党员做辅导讲座2次,组织党员赴红色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1次。各支部以“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为抓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党委委员深入所在支部讲党课10人次,各支部书记讲专题党课42人次,先进典型讲党课8人次,覆盖党员200余人次。

“红”字为要 赓续血脉

  行党委高度重视红色革命教育,赓续红色血脉,组织党员前往崆峒区虎山红色乡村记忆博物馆,开展“学党史、感党恩、增党性、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理想信念和爱党敬业意识。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举办“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党史知识竞赛。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平凉市金融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大合唱,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积极参加省联社“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优秀党课征集评选活动,选送课程《传承红色基因、扛起金融担当,争做出彩的农商追梦人》入选优秀党课展播名录。组织开展致敬抗美援朝英雄“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观影《长津湖》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缅怀先辈丰功伟绩,致敬英雄崇高精神,激发党员爱国热情,提升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实”字当头 为民服务

  一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方法,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高高飘扬的党旗更加鲜艳。各党支部围绕业务经营中心工作,不断丰富党建活动载体,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业务探讨”等活动,持续推进“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在不良贷款清收、市场营销等方面攻坚克难,不断提升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程度,最大限度的将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业务发展优势,实现党建与业务的同频共振。广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业务产品宣传,加强反洗钱、反诈骗宣传,维护广大客户合法权益。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着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方位支持“崆峒味”特色产业“大发展”。目前,平凉农商银行累放“三农”、小微企业贷款10277笔9.42亿元,其中发放农户类贷款9585笔4.81亿元,城镇居民类贷款623笔1.09亿元,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69笔3.51亿元。

  二是开展便民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在平凉市公安局定期派驻1名工作人员,开展反洗钱、反诈骗宣传,及时改进服务手段和质效,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平凉市政务大厅设置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配备专人,让客户少跑路,为客户办理不动产登记提供便利。对500万元以内抵押贷款,抵押物价值自行评估,贷款利率下调0.85个百分点,减费让利,服务客户。截至9月底,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牛羊粮食贩运大户等推出“惠农复产贷”,累放贷款397笔4575万元;结合崆峒区各乡镇实际,推出“乡村振兴贷”,累放贷款29笔774.7万元;按照乡村振兴局推荐名单,认真调查,简化流程,开立绿色通道和窗口,累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889笔4401.17万元;与人社局合作,推出“兴陇创业贷”,累放贷款165笔2650万元,有效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加强“五小”建设,提升员工对“家”的归属感、吸引力和凝聚力。在花所、杨庄等6家偏远网点及行本部建成9处小健身房,为索罗、上扬等5家网点职工大灶配备电冰箱,为全行39个网点配备电视,满足职工生活学习需要。围绕“六有”建设标准,为支部配备多媒体电视机、桌椅、档案柜、书柜等硬件设施,建成7个标准化建设样板支部。 四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增强学习教育效果。为平凉市崆峒区草峰镇夏寨小学捐赠91套学习用品;为今年高考金榜题名的13名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7.2万元;为4名“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颁发纪念章,对退休老职工和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送去了党的温暖和关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