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从“屏幕前”到“危险区”!她是这样的西北妹子

 2021/10/31/ 17:08 来源:每日甘肃网

  采访时是10月30日晚上10点,室外的气温已经降至1℃,还时不时伴随着呼啸而过的北风,然而付小月和她的同伴们却还在为隔离区的师生们进行当日的最后一遍体温测量,满身的汗水,一遍遍浸湿了她们的防护服和眼罩。

  “抗疫是我们所有兰科院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我想在授课之余为师生服务!被隔离的师生需要物资,也需要精神上的鼓励与关怀,我担任过班主任,有经验、有信心做好大家的情绪疏导工作。”付小月说。

  付小月是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名教师,也是2019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1班的班主任。10月中下旬兰州疫情爆发后,学校执行严格的封校政策,并启动线上教学。付小月作为一名授课教师,原本可以居家工作,然而当她得知学校隔离区亟需志愿者的消息,便毫不犹豫的报了名。

  学校腾出了整个一栋宿舍楼作为隔离安置区,首先要在准备阶段做好隔离区物资、设备的检查与安置。付小月和她的同伴们一样一样清点、一件一件核查,她们楼上楼下、一层层楼、一个个屋逐一检查水电暖气存在的问题,并火速联系维修人员在隔离师生入住前全部整改完毕。隔离师生入住当晚,付小月老师和同组的其他老师分工合作,一个个核对名单,安排房间,一直忙到了凌晨。

  付小月介绍,隔离区志愿者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监测隔离人员异常、测体温、协助医务人员做核酸检测并记录、配合完成隔离区消杀工作、送餐、送物资、垃圾清理等,这些工作看似体力分配不大,但志愿者们需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又戴着口罩、护目镜,实际强度超出想象。由于隔离区的宿舍楼暖气很热,再加上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志愿者们很容易出汗,口罩浸湿后会粘到嘴上、鼻子上,呼吸就有点困难。在不太忙的情况下,志愿者们在晚上12点多就可以休息,早上六点半起床工作。

  “累啊!当然很累!我这样一个一米九的大小伙子都觉得快要扛不住了,这几天真的是咬着牙在坚持,不知道付小月这样一个94年的小姑娘是怎么扛下来的!”同是志愿者的牛涵涛老师表示非常佩服。

  隔离区志愿者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每天三次给隔离人员送餐,天气寒冷,为了不让饭菜变凉,付老师找来了棉被,把盛装饭菜的泡沫箱裹了一层又一层。她和同伴们一路小跑,把饭菜从一楼送到每个楼层,再摆到每个房间口。深秋的兰州新区寒风凌冽,然而志愿者们每次送完饭,衣服都会被汗水湿透。“防疫物资尤其是隔离服不能随便浪费,所以我全天不喝水避免上厕所,而且每次进入隔离区送饭时,我会多待一会儿,在等待隔离师生吃饭的过程中,顺便把公用区域的卫生收拾一下,然后收走废弃餐具,这样每次就能节省一套防护服。”乐观地付老师丝毫不觉得这样的工作很辛苦,反而开心的给大家传授她的“节约秘籍”。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付小月还非常关心关爱隔离师生的生活困难与心理健康。因为第二天有线上授课任务,所以前天晚上她提前结束了志愿者工作,在宿舍里进行备课,然而隔离区的学生小郭发现自己漏带了一本很重要的书,他需要用这本书来完成当天的作业。付小月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往小郭原住的公寓内拿到了书,第一时间送到了小郭手中。面对十多天的隔离观察,绝大部分人难免会产生焦虑、害怕、抑郁、抱怨等情绪,容易导致行为失衡、躯体免疫力下降。付小月与她的志愿者同伴们,都具有丰富的学生思想工作经验,在每天给隔离师生配发物资的同时,志愿者们还针对隔离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对于部分焦虑情绪严重的隔离人员,付小月还多次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他们做一对一电话沟通,极大的纾解了隔离人员的不良情绪。

  隔离人员的健康状况牵动着全校每一位师生的心,以付小月为代表的9名志愿者每天冲锋在最前线,用自己的肩膀筑牢疫情防控的“防火墙”。

  “做好全校的疫情防控,确保每一位师生的安全健康是我校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校长程兰华反复强调。她每天多次致电一线询问最新状况,调拨人手与物资,敦促暂时没有工作任务的隔离区的志愿者们抓紧时间稍作歇息。校领导班子成员更是轮番前往隔离区,慰问辛苦劳作的志愿者与隔离师生,实地检查隔离区的防控措施与物资保障工作。副校长巴建坤再次提出,各部门一定要加强沟通与协调,严格落实各项防控要求,全力为入住隔离区的师生和隔离区内工作人员做好防护与服务,让隔离区充满安心与温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战士,付小月的工作是每一位隔离区志愿者的缩影,每一个逆行的身影重合起来,就能凝聚成强大的力量!在这位90后“西北妹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兰科院人的团结、坚强与担当,我们看到了共克时艰的希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