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种得好 存得住 销得出——庄浪县拓展销售渠道助推苹果产业发展

 2021/11/13/ 00:59 来源:新甘肃 记者 洪文泉 通讯员 李顺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通讯员 李顺民

  庄浪县依托优质梯田培育苹果产业,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65万亩。今年,全县苹果再获丰收,总产量预计60万吨。

  如何将苹果存得住、销得出,变成群众兜里的票子?

  在今年苹果销售的关键档口,庄浪县把助农销售苹果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衔接金融信贷部门为果品营销商贷款,扶持发展电商带货销售,开拓县内外市场,拓展苹果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全县近六成苹果通过各种渠道销往国内外市场。

  工人在庄浪县万泉镇果库内分拣苹果。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李斌 摄

  金融支持 解决果企后顾之忧

  “哒哒哒……”日暮时分,一辆辆满载苹果的农用车开进万泉星绿源果蔬有限公司院内,排队过秤,等待入库。果库里,公司负责人马凡星忙乎着。

  “鲜果销售,尤其是大贮量果库吞吐储存,需要很多周转资金。”马凡星介绍,公司保鲜库总贮藏量1万吨,每年除了为全国各地果品营销商贮藏苹果之外,还要储存收购周边6000多亩果园产出的苹果。

  周转资金从哪里来?庄浪县与甘肃银行庄浪支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协议,推出各种惠农贷款。申请并获得贷款的马凡星说,“贷到这笔款,心里踏实多了,不再为收购苹果发愁了!”

  大庄镇果农在采摘苹果。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闫掌哲 摄

  针对市县果库企业贷款缺乏有效抵押物的困境,甘肃银行庄浪支行以果库企业的贮藏用房和机器设备为抵押,推出了无还本续贷流动资金贷款。

  今年,庄浪县衔接金融机构已发放特色产业贷款3.22亿元,有效解决了51户果品企业融资困难。

  “有了贷款,办果园底气更足了!”天气渐冷,大庄镇王山村果农王月喜和几名雇工在自家果园里分拣苹果装箱。这几年,王月喜依靠种植苹果脱贫摘了帽,又在助农贷款的扶助下,种了7亩果园。

  为帮助边缘户家庭发展产业,庄浪县协调驻地金融机构,为2983户农户发放了1.49亿元的助农贷款。

  电商服务 家门口卖出好价钱

  走近庄浪县电商服务中心孵化区,电商们在电脑前接收网民的苹果订单。

  “电商孵化区免费为县内电商创业者提供创业环境。”庄浪县商务局电商服务中心主任杨雪鸿说:“他们在这里积累了一定的电商营销经验,就可以自办公司。”

  水洛镇吊沟村宋小霞就是从孵化区成长起来的新网商。经过培训学习,她创办网店营销庄浪苹果,年交易额达2000多万元。

  如今,庄浪县形成了县有电商服务中心、乡镇有电商服务站、村社有电商服务点的电商服务体系,电商已成为庄浪果农销售苹果的重要渠道。

  邮政所业务人员为果农办理苹果快递。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李顺民 摄

  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苹果销售信息,根据网友需求摘果装箱,到家门口的邮政快递点发送苹果……大庄镇大庄村果农谢跟缠靠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就把2亩果园的4000多斤苹果销售一空。

  山区果农的苹果能卖到全国各地,还得益于庄浪县大力推动实施的快递下乡工程,借助覆盖全县的“邮路”,采取邮政和快递合作的模式,把快递通道延伸到田间果园。

  开拓市场 苹果畅销四方

  往年开始采摘苹果时,万泉镇东台村果农马益仓每天都在果园里等待客商。“这种合作方式变数很大。”马益仓说,有时候客商给点订金,一连多天不见音信。眼睁睁地错过了一波波买主,还被客商压价。

  今年,万泉镇盘活废弃砖瓦厂的用地,在田坪村建成占地40亩的苹果交易市场,还建起了保鲜库可以随时存贮苹果。马益仓的4亩果园生产了12吨苹果,全部运到新建的苹果市场销售。

  “要想把产业做大做强,还得着眼更大的市场。”万泉镇党委书记蒲文军介绍,市场开业运营之后,北京、上海等地30多家客商进入市场收购苹果,高峰期日交易量达500吨。

  每天在市场里耳濡目染,果农们也开始学会分析销售行情。哪种苹果行情好、多大果径的苹果受欢迎……他们分批分级分类采摘,卖上了好价钱。

  为了开拓更大市场,庄浪县组织县属国有企业实施苹果销售“南下北上”行动。过“南下”行动,与广东江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常年供货渠道。“庄浪苹果在江门市场很受欢迎,25吨的一车苹果两小时内销一空。”县农发公司董事长吴德仓介绍。

  同时,将庄浪苹果从新疆伊尔克什坦贸易口岸销往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目前,县农发公司与伊尔克什坦贸易口岸达成合作协议,合适时机将装果发车。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