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文化深呼吸 非遗零距离 武威市非遗传承美誉度逐步提升

 2021/11/29/ 08:32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雒焕素

文化深呼吸 非遗零距离

武威市非遗传承美誉度逐步提升

非遗之美(武威市文化馆供图)

  每日甘肃网11月29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武威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省级非遗项目29项、市级非遗项目49项、县(区)级非遗项目236项;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7人、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7人、县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72人;设立了河西宝卷、民勤小曲戏、唐卡绘画等非遗传习所15个,非遗综合展馆3个,非遗传承基地2个。武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成效凸显,成果丰硕。

  2017年以来,武威市成立了“武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在市、县(区)文化馆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普查、档案库和数据库管理等职责,成立市、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完善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体制机制。

  在编辑出版的《流韵焕彩——武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中加入二维码视频链接,实现了活态传承的创新。录制《河西宝卷·武威》唱本(含文本)等120余部,出版《凉州贤孝音乐》《民勤小曲戏》等图书30多部,摄制《民勤骆驼客》《华锐藏族婚俗》等音像出版物10多部,为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研究宣传留下了珍贵资料。鼓励传承人创作《苏武牧羊》剪纸连环画、大型唐卡《国师从华锐来》等作品,展示非遗之美。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活动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日,搭建平台,开展“非遗过大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每年常态化举办“武威市民族民间文艺汇演”“民勤小曲戏调演”“桑杰曼拉文化艺术节”等大型群众性非遗文化活动等50多场次,非遗传承的美誉度逐步提升。

  此外,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各类展示及比赛活动,新编民勤曲子戏《接老娘》荣获第五届群星艺术节传统戏剧类三等奖,《赞六老汉三代人治沙》荣获曲艺一等奖,使武威非遗更精品化。并成功申报民勤毛毡制作技艺扶贫工坊等3家省级非遗项目扶贫工坊,设立凉州区四通剪纸艺术精制中心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韩佐秸秆画扶贫车间;组织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参加全国、全省重大节庆活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雒焕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