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平凉市崆峒区寨河乡: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梦

 2022/01/19/ 09:07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李玉成 吕娅莉

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梦

  □平凉日报记者 李玉成 吕娅莉

  “现在日子好,我们村村民就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亲历者和受益者。”站在崆峒区寨河乡郭河村村口,回族老汉马占福一边咧着嘴笑,一边招呼记者进家里喝水。

  在马占福家门前不远处,一座高15米的白色水塔格外显眼。正是这座水塔,让郭河村一、四两社1200多名群众再也不用为吃水而犯愁。郭河村是纯回民村,因自来水管道严重老化经常崩裂,以致村民旱季缺水喝,雨季喝浑水,冬季冻管无水喝。得知群众的吃水窘境,乡上积极向上衔接汇报,筹措100万元,新建了一座容量50立方米的水塔,并铺设自来水管道19公里,修建检查井21座,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问题。

  不光喝上了放心水,原本砂石路也硬化了,航拍姬山盘山公路,宛如一条长长的白丝带缠绕在山间,有了它,群众致富走上了快车道。“以前在沟底下住,只种地,生活困难。这几年变化大,特别是路好了以后,现在只要肯做事,怎么都能弄得到钱。”养牛是寨河群众的传统,43岁的回族群众懒福财靠着养牛翻了身,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寨河乡位于崆峒区北部塬区,有回汉两个民族杂居,回民占75%,在乡村振兴中,寨河乡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群众自身素质和就业技能,群众增收的渠道更加广泛和多元,为各民族群众一起迈向小康社会、一起过上好日子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该乡结合群众意愿,全面打造寨河乡千头红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实现了全乡肉牛养殖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同时,促进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快速发展,形成了集饲草种植—青贮配送—肉牛养殖—活畜交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饲草结构、饲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土地利用率、农民年收入、村集体经济的提高。

  走过村口整饬一新的小广场,沿着整洁的乡村公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等标语遍布各个村落,也深深刻在了各族群众的心中。郭河村群众禹尔利把我们带进他家的院子,新整修过的院落十分整洁。“政府帮我们整修过后,环境可比以前好太多了。” 

  为了让环境更加整洁优美,寨河乡开展了以“一清二拆三归整四规划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对平高路沿线35公里路肩垃圾、杂草等进行全面整修清理,共放置垃圾箱,种上花卉,沿路行驶,整个村庄都焕发着一种精气神。为了让村庄保留更好保留多元民族风情,乡上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大力引导、支持集体、私营业主投资兴业,建成集民俗文化、餐饮、观光等为一体的旅游示范园区,打造别有风韵的民族文化乡村。

  高寨村是崆峒区最北面的一个村,也是镇原县、彭阳县和崆峒区三县区相交汇的村子。该村作为活畜交易的活跃区域,久负盛名。以往,每逢赶集日,羊的咩咩声、牛的哞哞声,人的讨价还价声,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了进一步繁荣商贸,今年,乡上筹资修建了高寨村综合商贸市场项目,群众贩卖牛羊、购置日用品、取发快递,在商贸市场互相交流学习。

  “回族有经商的传统,村民们脑子活、点子多、赚钱路子广,这几年影响的当地汉族群众也拓宽了致富的路子。不知不觉间,他们一起改善了生活,改变了思想观念,拓展了视野,增进了彼此间的情感。”寨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昕说,现如今,不管回汉群众,谁家有了难事,大家都来帮忙,谁家有了喜事,大家同去祝贺,所以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在不断交流中,彼此的心靠得越来越近了。

  这是我市乡村振兴的新图景,也是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喜人成果,这里的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他们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告别贫困生活、过上小康日子、奔向共同富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