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跟资深记者学写作 与大作家聊读书 和名主持人学朗诵 体验兰州刻葫芦 小记者开启寒假生活新模式

 2022/01/21/ 08:58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夏苗

  对话非遗传承人,跟着大师刻葫芦

  开讲嘉宾:阮琳

  阮氏葫芦艺术家族第三代传人之一,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

  主讲内容:介绍、传授兰州雕刻葫芦技艺

  1月20日的第四堂寒假实践课,小记者们走进兰州阮氏葫芦艺术馆,参观精美的各色葫芦作品、对话非遗传承人,还在阮琳的指导下,动手完成了独一无二的刻葫芦作品。

  走进阮氏葫芦艺术馆,满目皆是大大小小的葫芦,这些或大或小、体态各异的葫芦表面均刻有精美图案,唐诗宋词、古典名著、花鸟鱼虫、水墨山水……看着这些雕刻葫芦作品,小记者们很兴奋也很期待动手体验。

  阮琳为小记者们介绍道,葫芦分为三大类,“8”字葫芦、疙瘩葫芦、南瓜葫芦,其中疙瘩葫芦和南瓜葫芦是兰州本土特有的葫芦品种,而这种以前多作为器皿使用的物品,在一代代民间艺术家的巧手妙思孕育中,已成为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刻葫芦。

  随后,阮琳开始手把手向小记者传授刻葫芦技艺,先是用铅笔在葫芦上设计作画,然后用钢针刻画轮廓,最后是用油画棒上色、打磨。但真正动手做时,小记者们才发现,在葫芦上雕刻并不简单,“真难啊,手酸。还不能用蛮力,要巧用力才能刻得顺滑。”小记者们围坐在方桌边,各自拿着兰州本土产的“鸡蛋葫芦”埋头雕刻“创作”。翟俞涵在葫芦上雕刻了一个小美女卡通头像,由于力气太小,葫芦上的纹路有些歪斜,经阮琳耐心指导,她终于给图案上好了色,显得十分开心。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小记者们以葫芦为纸,钢针为笔,巧手勾勒,将葫芦变成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今天我的收获特别大,起初以为刻葫芦用的应该是刀一类的,但其实是钢针,这也是兰州刻葫芦独有的特色工具,这一切都让我大开眼界。”小记者李炳铖说。

  “最好的保护,就是让传统流行起来。”阮琳说,实际上,年轻人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而是缺乏体验的机会。所以,多给青少年提供体验接触传统技艺的机会,才是关键所在。而这次活动的举办,就是让本土非遗传承走入更多人的生活中,让青少年体验到传统技艺的魅力所在。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夏苗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