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忠科:高墙里的心灵“摆渡人”
每日甘肃网2月10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通讯员赵琮、杨彦强)“大家评你好公仆,监管工作搞得好。我犯国法进狱门,找我谈话上百次。为我解难化忧愁……”一则感谢词,虽短却句句真情。这是环县看守所的原在押人员王某,感激管教民警蔡忠科对自己教育感化时所作。
这则感谢词背后是管教民警200余次的悉心谈话与人性化执法。2018年,王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羁押在环县看守所。刚进看守所时,王某整日坐立不安、性情暴躁,处于紧张状态,不服从管理、对抗管教民警,存在严重闹监行为。
作为管教带班领导的蔡忠科,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找他谈话,密切关注其饮食起居和活动情况,主动找其谈心、谈人生、谈案件。三年来,蔡仲科用200余次的谈心谈话和不懈努力,使王某从沉默对抗到无话不谈,从仇恨不满到诚心忏悔,从消极悲观到直面现实。随着心结的打开,他的思想情绪也终于稳定,并积极配合案件审理工作。
对于很多人来说,监所工作是威严神秘的,是令人畏惧的。但对每一个监所民警来说,监所工作大都是枯燥而单调的,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守在高墙电网之中,每天面对都是一群特殊的人,承担着看守、改造、教育在押人员的重任。
公安监管工作看似平淡无奇,但责任重大。从在押人员日常管理到生活起居,从服务诉讼到对在押人员的关心关爱,从在押人员的一日三餐到生病就医,他们的工作琐碎而繁重。而每一项工作都必须融入感情与关怀,才能走进在押人员内心,从而实现有效的转化引导,让他们重拾信心。
春节期间,因为疫情防控要求,环县看守所采取全封闭管理的模式,每次轮岗都要经过居家备勤、隔离备勤、上岗执勤三个流程。监所的民警与家人聚少离多,很少能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但在高墙之内,他们却用耐心、细心和真心,教育感化了一批又一批在押人员,引导他们重拾信心、重塑新生。
魏治民:让山泉水变“致富水”
每日甘肃网2月10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记者徐雅荷)冬日的暖阳驱散了山间弥漫的大雾,在宁县南义乡刘寨村庆阳川露山泉水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消毒、清洗、灌装、自动封口,一个个崭新的PC桶通过传送带进入自动灌装车间完成灌装,工人们忙着将灌装好的桶装水搬运到车厢内。
“这是我们刘寨村村民祖祖辈辈喝的‘山泉水’,如今变成了‘致富水’。”庆阳川露山泉水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魏治民说。
魏治民是南义乡刘寨村人,早年间,他在西峰区经营餐饮店,发现商户和市民都习惯饮用桶装水。“会有卖水的人定期给商户和居民送桶装水,但他们的经营规模都较小,而且水质也一般。”魏治民说,看到这些,他想起了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喝的山泉水,又甜又好喝,“不如,我也试着做桶装水生意吧。”
经兰州水质监测部门监测,刘寨村的山泉水水质非常好,符合优质山泉水标准。于是,2016年5月,魏治民注册成立了庆阳川露山泉水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公司时,魏治民出现了150万元的资金缺口,为了筹集这笔钱,除了向银行申请贷款外,他还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当时我心里直打鼓,没想到大家都很支持我,都在尽力帮我筹钱,最多20万元,最少2万元,很快钱就筹够了,非常感动。”魏治民说。
资金到位后,后续的建设也很快跟进。经过前期筹备,位于魏治民老家宅基地的庆阳川露山泉水有限责任公司于2018年7月正式投产。目前,水厂已配备了全自动生产线和现代化净水设备,主要生产桶装水,每小时装水量达300桶。
“现在我们厂日销售量为1000多桶,在宁县、合水县、西峰区都有配送点,年销售额可达100多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0多人。”谈起近两年的发展,魏治民喜上眉梢,说到未来发展,他同样充满信心。“接下来,我要将水的销路拓宽到全市其他几个县,将川露山泉水做成刘寨村的名片,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
慕玉琴:传统技艺“酿”出幸福生活
每日甘肃网2月10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记者陈思)近日,在环县八珠乡八珠塬村,村民慕玉琴新酿的黄酒开缸了。口感醇香、回味悠长,带有当地谷物特有柔和与甜香的黄酒,让慕名而来的酒客轻抿一口就忍不住赞叹。
今年43岁的慕玉琴,结婚后一直跟随婆婆学酿酒。如今,她凭酿酒的好手艺,年均收入至少2万元。
进入小小的黄酒储存间,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十几个1米多高的酒缸整齐排列,打开酒缸,将新制作好的黄酒装入锡壶,放入锅中烫热,即可获得最佳饮用口感。
“我刚结婚那会儿,一斤黄酒卖3元钱,现在一斤已经涨到了20元。不论价钱高低,一直都有人来家里买黄酒。”慕玉琴说,尽管通村路“十八弯”,但这农家手工酿造的黄酒,却是“酒香不怕山路远”。受限于酿酒场地及糜子种植量,慕玉琴每年酿的酒有限,一部分被钟爱八珠黄酒的顾客通过电话或微信预定,剩下的黄酒均被上门顾客购买一空。近几年,慕玉琴家盖了新房,有了存款,酿酒加上务农、务工收入,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在八珠塬村,许多酿酒户和慕玉琴一样,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为了持续助农增收,八珠乡政府大力引导支持酿酒群众用古法酿造,在注重原料品质,保留各家配方及风味的前提下,严格把控品质。“每年农历六月六采曲,原料一定要用我们环县的黏糜子,整个酿造过程中要经历泡米、蒸米、晾酶、拌曲、发酵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会影响最终成酒的口感,丝毫不能马虎。”慕玉琴说。
八珠塬上的农家黄酒成功开启了群众的增收之路,作为传统“老手艺”的酿酒也被时代赋予了新使命。近年来,环县积极倡导酿酒户规范流程、提高品质,不断积蓄力量尝试形成完整产业链,在打造致富产业同时,保护传承八珠黄酒古法酿制工艺,提升酒品价值。作为村里的“酿酒能人”,慕玉琴希望,能将酿酒的手艺传承下去,借助政府力量,让环县八珠黄酒远销各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2月10日【新春走基层】秸秆回收产业化 助农增收促环保
- 2022年02月10日【新春走基层】妈妈来警营陪儿子过年
- 2022年02月10日【新春走基层】公益托管解难题 爱心服务暖童心
- 2022年02月10日【新春走基层】她在客运综控员岗位上度过第三个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