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疫情防控 甘肃在行动】志愿在“疫”线 青春有担当——“90后”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2022/04/08/ 04:0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李永萍

【疫情防控 甘肃在行动】

志愿在“疫”线 青春有担当

——“90后”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永萍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众多志愿者携手成网,并肩成墙,汇聚起一股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为兰州这座城市描绘出春日里温暖的底色。

  在兰州市城关区焦家湾东社区活跃着一批“90后”志愿者,不管是卡点值守、核酸检测,还是入户摸排、运送物资,他们始终冲锋在前、坚守岗位、热情工作,在每一次服务中彰显着青春的温度和爱的担当。

  闻令而动,扛起疫情防控责任

  郭慧娟是甘肃民航机场集团的普通党员,疫情发生后,她积极响应单位号召,主动报名到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来之前挺忐忑的,担心自己干不好这份工作。”郭慧娟告诉记者,到社区前,她特地向社区工作的朋友咨询了社区疫情防控的工作内容,提前做好功课。

  负责封控单元看守执勤、帮助居民买菜送菜、运垃圾……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郭慧娟已经成了封控单元居民的“贴心人”。

  “请提前打开健康码,排队保持一米线距离。”“没有智能手机的居民,准备好身份证。”……在社区临时搭建的核酸采样点前,袁祥利一边提醒居民注意事项,一边帮助老人登记身份信息。

  袁祥利是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的志愿者。疫情发生后,社区人手紧张,单位打电话问他是否愿意到社区,他一口答应。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抗疫,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觉得很有意义。”袁祥利说。

  张树桉是兰州陆港派驻社区干部,每天骑着“小三轮”穿行在各小区楼栋之间,扮演着社区“摆渡人”的角色。每次核酸检测的时候,他都会骑着“小三轮”拉着物资第一时间赶到核酸采样点进行摆放和消毒,做好准备工作。

  运送物资、搭帐篷、拆帐篷、维持秩序……到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常态驻守,履职尽责显示担当

  在亚太小区单元门口,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王瑞涛对快递进行消毒后,迅速将蔬菜箱和快递搬运上楼,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居家隔离人员送到家门口。

  王瑞涛是兰州市城关区法院到社区的驻守干部,之前在社区常态化驻守,此次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积极参与防疫志愿服务。

  “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王瑞涛每天在“搬运工”“消杀员”“信息统计员”等各种身份间来回切换,已经连轴转了二十多天。

  “关键时刻,作为年轻人就要站得出来,沉得下去,展现青年力量。不光是疫情防控,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年轻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中来。”王瑞涛说。

  1996年出生的邵珠翠也是兰州市城关区法院派到社区的驻守干部。“在疫情防控这个关键节点,到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是我们的职责所在。”邵珠翠告诉记者,怕身在外地的父母担心,一直没跟他们说自己在社区当志愿者。

  每天从早到晚,核查登记出入人员、维持核酸检测秩序、普及防疫知识、帮老人送菜……邵珠翠说,参与繁忙的志愿服务不觉得累,反倒很充实,能为社区居民服务也感到荣幸,尤其穿上志愿者红马甲和防护服时,心里有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

  主动请缨,坚守疫情防控前沿

  “您好,请扫一下场所码。”“老人家,把口罩戴高一点。”清晨,大学生志愿者丁子尧就在日杂家属院门口忙碌起来,为进出人员测温、登记。

  丁子尧是一名武汉理工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在家复习备考的他看到社区消息群里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后,毅然放下书本,主动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

  丁子尧一边忙活一边告诉记者,看守封闭单元、运送垃圾、给居家隔离人员送生活用品,都是他的日常工作。“周围老旧小区多,缺乏物业管理,有些居民疫情防范意识也不够高,也需要我们常去提醒。”

  与丁子尧一起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还有李清怡,她是一名安徽大学的应届毕业生。

  在社区核酸采样现场,身穿防护服的李清怡和工作人员通力配合,从布置检测点、接医护人员,到信息采集、分流引导、秩序维护,这位1999年出生的年轻女孩做起工作来有条不紊。

  “在现场协助医护人员核酸采样时我体验到了穿防护服时的闷热、手部频繁用酒精消毒后的冰冷……有了身份的转换,深切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不易,也对他们更加心怀敬意。”李清怡动容地说。

  青春有担当,志愿正当时。在这场战“疫”中,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青春年少、满腔热血的“90后”志愿者,主动投入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用志愿服务擦亮青春底色。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