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临夏县:特色产业绘新景 美丽乡村入画来

 2022/05/12/ 20:40 来源:新甘肃

一株株体型饱满的羊肚菌成熟进入收获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兰天 通讯员 拉毛吉 王婷婷

  近日,记者在位于临夏县尹集镇新兴村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园的温室大棚里看到,一株株棕色的羊肚菌如春笋般破土而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在这里,基地负责人王国保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走出了一条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今年38岁的王国保是一名退伍军人,2015年,他从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中看到农业产业蕴含的巨大商机。经过多方考察调研,他决定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并于2016年5月正式创办了临夏县万众创新高原林下羊肚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王国已拥有羊肚菌种植温室大棚100个,占地300亩;林地种植羊肚菌30亩,赤松茸95亩,收益一年比一年好。与此同时,为尽快带动村民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王国保无条件为有意愿的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帮助销售等服务,在他的热心带动下,更多的群众参与到食用菌种植,农户年均收入大幅增加。

  王国保带领乡亲们共同种植致富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渐得心应手,一路走来确实充满艰辛,但我深信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王国保告诉记者,这不,去年以来他又租了100座温室大棚,扩大了羊肚菌的种植面积,还带动100多户群众共同种植,目前羊肚菌亩产基本保持在亩产800斤左右。“借助县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东风,我有信心带着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他说。

  近年来,临夏县紧紧围绕提高农业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产业为先,通过园区带动、政策扶持等方式,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助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临夏县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积极为群众寻求致富路子,鼓励引导产业致富带头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这里打工比以前种地轻松多了,而且收入有保障,一个月至少能挣2500元。”在先锋乡前韩村远达农业蔬菜育苗基地的大棚里,50岁的武学兰又开始了忙碌充实的一天。

  武学兰在大棚里忙碌

  武学兰是先锋乡卢马村人,自2018年将家里的2亩土地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流转给远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后,便开始在该公司的大棚里打工,每年收入近3万元。“从家里到大棚骑车也就10分钟时间,中午还可以回家休息,挣钱顾家两不误。”武学兰说。

  作为临夏县高原夏菜产业龙头企业,临夏县远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先锋、桥寺、刁祁等乡镇流转土地5000余亩,并在先锋乡流转高效日光温室大棚217座。

  远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蔬菜育苗基地

  “我们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及务工的方式,带动1000多户群众和300多名工人增加家庭收入。光育苗基地可常年吸纳务工人员30多人,工人月收入可达2500-3000元,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公司负责人蒋林宝说,未来公司将一手抓种苗培育,一手抓产业增收,实现就地育苗,缩短运输距离与时间,提高种苗适应性和成活率,促进全县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立夏时节,走进新集镇苗家村,新时代乡村的“颜值”和“气质”让人眼前一亮,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一幅幅形象生动、色彩斑斓,富有民族特色的手绘墙画映入眼帘,为村庄增添了一抹靓丽风景线。在村文化广场边的家里,村民张新庄正在收拾自己的房屋,他告诉记者,近两年村里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子美极了。

  焕然一新的村庄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村里的广场、水泥路、路灯、墙画,全部改造好,现在处处是风景,咱这村子可不比外面差!”张新庄高兴地说。

  新集镇苗家村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积极实施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完成棚户区改造535户,实现了电炕全覆盖,拓宽硬化道路、维修改造边沟及盖板共计8.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85盏,埋设污水管网8公里、检查井200座,扩建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及村庄风貌改造。如今的苗家村成了“公园式乡村,别墅式住宅”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和提升。

  如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美丽和谐的新农村画卷正在临夏县徐徐展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