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电力频道  >  社会责任

唤醒深山撂荒地 播种振兴新希望

 2022/05/16/ 15:14 来源:每日甘肃网

  产业路唤醒沉睡在大山深处的土地,旋耕机翻开乡村振兴新画卷。在西和县大桥镇的热土上,一场关于撂荒地蝶变换装的热潮正在展开,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加大宣传引导、激发内生动力、强化驻村帮扶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加快复耕复种的脚步,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加强政策宣讲,动员村民深度参与

  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帮扶政策“宣传员”作用,通过召开村社会议、微信群、乡村大喇叭、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国家《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耕地保护政策,切实提高群众认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宣传栏、现场会、朋友圈等各种宣传途径,做到政策宣传到村、到组、到户、到田间地头,提高广大群众耕地保护意识,在全村形成节约耕地、保护耕地的共识。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依法依规经营耕地、保护耕地,积极鼓励广大农民翻耕复垦,形成珍惜土地的良好舆论氛围。

  同时,进行精准排摸,因户施策抓整治,对所有耕地撂荒情况进行详细排查核实,一户一户排查,一块一块核实,做到全覆盖无盲区,查清撂荒原因,明确整治目标及工作责任。把农业机械化服务和土地流转作为整治撂荒地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主体作用,采取农户自耕、代种托管、集体助耕、强制整治等多种方式开展撂荒地整治,优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让闲置耕地真正发挥作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户持续增收。

  实施量化积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创新开展“520”量化积分机制,将撂荒地整治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激发村民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量化积分、上墙看板式管理,一股清新质朴的文明气息悄然兴起。村里的巷道干净清洁,门庭院落整齐舒适,随手乱丢垃圾的陋习有效遏制,形成“美丽庭院”“美丽村舍”“美丽家园”三个乡风文明纵贯线,村民对美化环境和利用撂荒土地的意识越来越强。

  通过将农户积分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帮扶措施及电力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相结合,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撂荒地整治热情高涨、投工投劳不断加大,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越来越强烈,村“两委”在日常工作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日益增强。

  通过对乡村振兴五个方面总要求的细化量化、公开晾晒,在村民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以立标激发争先,营造了浓厚的撂荒地整治氛围。

  新建延伸产业路,唤醒沉睡大山深处土地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积极与定点帮扶村镇两级沟通对接,加大帮扶村富民产业路新建延伸投入,先后捐建富民产业路43.02公里,共投资达244万元,帮助5个帮扶村盘活撂荒地1000余亩,有效增加帮扶村粮食产量及花椒、金丝皇菊等特色产业发展规模。

  在撂荒地复垦过程中,粮食作物作为种植一个重点,驻村工作队、村“两委”鼓励村民积极种植小麦、玉米,在花椒地套装油菜、大豆、土豆等粮食作物,形成一手抓“钱袋子”,一手抓“面袋子”的发展局面。同时,不断完善农业设施,号召村民打通产业路和农田最后十几米,极大地减少了村民劳动力付出。

  接下来,驻村工作队将围绕农田灌溉,将铺设水管、修缮废旧蓄水池,不断激活土地生命力,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面对数百亩撂荒地被犁的疏松、平整,李坪村村书记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规划好,利用好这些土地,将土地进行分类划归,严格按照各级政府的号召,为粮食种植留够土地,同时,转变村民淡化粮食种植的思路,树牢村民地有粮、心不慌的观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