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硬核!青春逐梦东风着陆场

 2022/05/24/ 23:20 来源:奔流新闻

  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回收分队中,有这样一个创新团队,他们致力于无人智能先进技术和装备在着陆场的创新应用,奋力打造着一把无人智能航天搜救新质利剑。

  筑巢孵雏

  筑巢引得凤来栖。在中心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分队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积极主动改造老旧设施,抽调精兵强将,建立了航天搜救先进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没有条件,我们创造条件上;没有项目,我们争取项目上。”谈起实验室的成长之路,带头人杨舒农总是热情洋溢、炯目闪烁,话不完新质搜救能力孵化的苦乐酸甜,道不尽对未来发展的殷殷期望。

  团队老中青一班人始终迸发着青春干劲,就是要把智能搜救这把利剑早日铸成。筑巢孵雏之路艰辛,是分队党委聚才用才之实措、松绑解困之真策和中心党委的财力物力政策支持,才造就了实验室和创新团队的今天;是实验室成员自我加压奋进、快马加鞭,才为航天搜救插上了智能翅膀。

  近年来,无人机模拟训练中心逐步建成、高性能残骸搜救无人机平台深度应用、数十份高质量研究报告陆续出炉,实验室已成为着陆场新技术应用的一面旗帜和无人自主智能搜救能力的孵化地。

  攻城夺地

  不破楼兰终不还。如何加快无人智能在航天搜救中的应用,催生新质搜救能力生成和提升贡献率?这是创新团队成立以来就响彻团队成员耳边的一个核心话题。实验室创新团队的成员们勤于探索、躬身实践、勇当闯将、敢做先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人应有的好样子。团队中,最善研、最能钻的当属研究生毕业后入队的“铁三角”,攻克了实验室建设中的一系列科研难题。

  龚秋武,开朗风趣,某自主智能跟踪系统课题的主要负责人,矢志为航天搜救事业奉献火热青春,历时两年日复一日不懈钻研,为的是解决载人飞船返回舱下降着陆阶段测量跟踪和景象获取的难题。李大泉,沉着稳重,某无人模拟训练系统主要负责人,深入开展在无人智能装备的搜救应用模式研究与探索实践,为的是让无人智能装备在多维搜救疆场尽显风采。张雄锋,文儒聪慧,分队“科研达人”,游弋在智慧搜救关键技术算法的海洋,为的是给搜救指挥“大脑”植入“高端智慧芯片”。

  返回舱着陆自主智能跟踪系统研究、自适应落点预报算法研究、无道路网路径规划技术研究等一大批成果在他们的手里应运而生。三个年轻人已成长为创新团队攻城夺地的中坚骨干,在搜救疆场上酣畅淋漓书写着青春之歌。

  借力淬火

  千锤百炼始成金。“联合实验室的建设离不开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创新团队的发展得益于借力淬火。实验室从无人机搜救应用起步,并已逐步拓展到无人车、无人潜航器等多平台应用试验。”实验室副主任袁春禄这样讲。近年来,实验室一方面积极“走出去”,到北京、天津、成都等多地开展无人智能技术调研,引进先进理念,开阔发展视野;另一方面主动“请进来”,同多个科研院所、装备厂所等建立协作机制,共谋发展之策,积蓄发展后劲。

  分队党委坚决贯彻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战略,始终站在单位人才建设和创新发展政治高位,为实验室建设发展和创新团队人才培养“端盘子、搭梯子”,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后盾。以无人智能技术搜救应用为主题,分队成功举办了先进技术论坛,建设成果在中心科技年会上多次绽放异彩。某景象录取无人机平台研制、系留无人机研制、垂直起降无人机研制应用、无人机技术支持平台等项目的上马和落成,助燃创新发展的火焰越烧越旺,智能搜救的未来充满希望。创新团队集智攻关的效益正在彰显,红利正在释放。

  剑指苍穹

  宝剑锋从磨砺出。谈起实验室建设发展的价值理念,分队科技委主任毛永军这样概括,“航天搜救要接续践行对航天员‘千里万里搜寻到你、水里火里守护着你、风里雨里呵护着你’的搜救承诺,为建设最可靠、最安全、最温暖的航天港助力。实验室的发展价值取向要始终秉承这一理念,在创新应用中迭代发展。”

  在神舟十三号搜救回收任务中,某小型无人直升机在团队成员的精心操控下搭载载荷成功开展了验证,某试验型无人车抵近飞船返回舱着陆区成功获取了乘伞下降和现场处置画面。飞船着陆区安全管控任务中,操控某小型垂电无人机侦察发现并伴飞识别某可疑移动目标的操作手郭伟兴奋不已地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我们时刻准备着,只要一声令下,我们不仅敢说‘能’,而且一定‘行’。”从后台走向前台,从外围走向核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朝一日无人梦终将在东风着陆场绽放绚丽之花。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青年指引的奋斗方向,搜救回收分队无人自主智能搜救技术创新团队将眼观星辰大海,胸怀万千丘壑,用新时代的智慧和青春的汗水为航天搜救新阵地、东风智慧着陆场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图|奔流新闻通讯员 陈亮 李大泉 董延荣 胡毅 记者 叶满山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