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青绿满山河
——写在2022年六五环境日之际
玛曲齐哈玛湿地。 丁丕青
庆阳石油资源绿色开发景象。
“美丽河湖”石羊河。 闫长士
“兰州蓝”成为市民引以为傲的“幸福蓝”。
酒泉风力发电场。
榆中县马坡乡田园晨曲。 陈旭东
吴玉萍 汪蛟 成健
站在历史发展的前沿思考,用时间的轴线丈量,眼睛就会更亮、目光更远、聚焦更准。
2022年六五环境日,在全省上下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之际,让我们驻足片刻,给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一次深长的回眸。
从山野到田间,从城市到农村,在南北跨10.26个纬度的陇原大地上,各地理单元虽然呈现着独具特色的风貌,但青绿却是它们共同的底色。
目光所及,青绿的色彩次第展开,且愈来愈浓……
石羊河滋养着青青城郭
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交汇处,“青土湖”“石羊河”“民勤”“红崖山水库”这四个名词紧紧地交织在一起,讲述着这片土地的兴衰故事。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因石羊河上游用水量急剧增加,青土湖完全干涸。水干风起,流沙肆虐,形成了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成为民勤北部最大的风沙口。
2004年夏天,石羊河断流,红崖山水库彻底干涸。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步步紧逼,形成合龙之势。
民勤不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2007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甘肃省因地制宜,同年12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出台,把石羊河流域的凉州区列为重点发展区域,古浪和天祝列为限制开发区域,民勤列为禁止开发区域,逐步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红崖山水库也从以前生产用水的取水地,变成优先保障生态用水的“调节阀”。
到2011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民勤自然恢复区内地下水位平均埋深由2008年的4.2米回升到了3.3米,水位上升了0.9米。生态植被恢复很快,生长茂盛,植被覆盖率由2006年的28%上升到了36%,曾被预言即将从地图上消失的绿洲绽出点点绿意。
2018年,青土湖的地下水位埋深上升了1.08米,湖区水域面积也扩大到26.6平方公里,青土湖再现水草丰美的景象,民勤人防沙治沙,注水节水,创造了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奇迹。
2020年,我省先后启动实施祁连山地区黑河、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作,对改善渭河、黑河、石羊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1年,生态环境部首次开展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石羊河(武威段)成功入选。石羊河的汩汩清流和青土湖的盈盈碧波,述说着内陆河的青绿故事。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建武说:“石羊河治理模式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案例’,为我省乃至全国内陆河干旱缺水河湖管护及河湖水生态修复治理提供了珍贵样板,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案例,为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宝贵经验。”
母亲河蜿蜒流淌过秀美草原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我国黄河干流和长江支流水源补给与水源涵养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由于草原退化、生态遭到破坏等原因,水源涵养及生态屏障功能一度下降。
昔日,水草肥美的青青黄河岸成为大面积草岗,流经玛曲境内433公里长的黄河沿岸已有200多公里出现了严重沙漠化现象。
2004年,甘南举全州之力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州。
2008年,国家启动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总投资44.51亿元,重点治理草原鼠害、流动沙丘、重度沙化草地、退化草原(黑土滩)和小流域。
2010年,国务院颁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甘南州的七县一市列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范围。
2013年,甘南提出“生态立州”的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甘南”发展目标。以项目为依托,把发展设施农业、生态移民、水源涵养、植树造林作为生态建设最重要的工程,大规模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等工程启动实施。
2015年,甘南立足生态功能定位,大打环境“翻身仗”,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造出全域无垃圾的“甘南样本”。
针对区域和流域性生态问题,省生态环境厅不断加大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统筹实施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重大生态工程,为黄河甘南段生态环境修复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的治理,玛曲草原沙化、荒漠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昔日,曾因植被覆盖率下降、地表裸露、气候变化等原因数次干涸的尕海,重现一波万顷、水天一色的美景。甘南也成功创建了示范全省、领先全国的“全域无垃圾”示范州。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甘南生态修复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统筹推进黄河系统性治理,逐步解决影响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风险隐患,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今天,行走在甘南草原,蓝天白云下,辽阔的草原以宽广的胸怀哺育着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谷奔涌而出的母亲河,蜿蜒流淌在草原上,述说着母亲河的青绿故事。
野生动物栖息在青绿山峦
祁连山,孕育了河西走廊上的武威、张掖、嘉峪关、酒泉等戈壁绿洲。作为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一度冻土破碎、植被稀疏,局部生态受破坏严重。
针对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紧解决突出问题,抓好环境违法整治,推进祁连山环境保护与修复。
2017年,由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的中央督查组就此开展了专项督查。同年7月,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
省生态环境厅将祁连山专项督查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整治任务按期完成。坚持把整治生态环境问题与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结合,创新生态保护监管手段机制,打造高效能、信息化、多方位、全覆盖的监管体系,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9年6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祁连山调研时表示,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是全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博物馆”和“教科书”。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给予“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评价。第三方评估显示,祁连山地区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局部向好,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改善、稳中有升。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下,祁连山不仅完成了生态“应急修复”,还偿还了多年的历史欠账。
作为祁连山生态保护历史上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沿线地区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仅张掖一市资金投入就高达43.5亿元,让许多过去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难题得以化解。
如今,这里各类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经常能见到野牦牛、岩羊、马麝、马鹿等野生动物的足迹,雪豹、棕熊、大鵟等珍稀动物也经常出没……述说着祁连山的青绿故事。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转型
在我省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坐落着一座以有色金属采选、冶金为主的工业城市——白银市。
然而,与所有的资源型城市一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白银市资源渐趋枯竭。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也接踵而至。2002年、2004年连续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令白银市倍感压力。
当时,在企业生产正常情况下,市区二氧化硫严重超标,年日均值0.2毫克/立方米左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年日均值2倍以上;在非正常生产情况和气象条件不利的条件下,市区二氧化硫瞬时平均浓度最高值曾达7.643毫克/立方米,是国家标准日平均值的49.95倍。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矛盾相互交织。如何走出困境,成为白银市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2005年,由原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原省环保局共同支持,投资2.48亿元。其中,白银市政府毅然拿出6000万元作为配套资金,打破了白银市污染治理的困局。
随后,甘肃稀土公司生产废水治理工程、白银公司三冶炼厂ISP工艺“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工程等一大批污染治理工程相继开工建设。
2005年至2008年,全市共有65个工业污染项目得到了治理,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削减二氧化硫6.9万吨、化学需氧量3953吨,减排工业废水340万吨。
白银市以污染治理为切入点,以重点污染源治理为重点,依托技术改造,从源头治理污染,并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压力,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救活了企业,也激活了全市经济。同时,白银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黄河白银段水质趋于好转,切实实现了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2013年,白银模式也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典型发展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在环境污染问题得到解决的基础上,近年来,白银市按照“北御风沙、南保水土、中建绿洲”的思路,突出修复生态、发展产业、厚植绿色,加快推进兰西城市群生态廊道建设,构建“两屏两廊两带”生态体系。全市凝聚绿色之力,夯实发展之基,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描摹出林茂粮丰、河流安澜的绿色发展新画卷。
2021年,白银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66,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为31微克/立方米,达到年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达到年一级标准;一氧化碳日均值达到日一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为88.5%。
行在白银,水清流畅的河流、赏心悦目的林带、生态自然的堤岸、可观赏游憩的自然景观带、绿色高效的农业示范带、诗情画意的村落风景带、创新引领的生态产业带……述说着一座老工业城市的青绿故事。
黄土塬点染清新绿意
庆阳革命老区能源资源富集,境内油煤气风光资源共生。
然而,庆阳境内主要河流水质曾经连续5年重度污染、河流丧失水体功能。
为解决环境保护与能源开发之间的突出矛盾,2006年1月,在省人大、原省环保局和庆阳市人大、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甘肃省油田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并随之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性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对石油从钻探到开采进行全程的规范,整个油田生态治理步入了快车道。2007年,庆阳主要河流之一的蒲河水质出现拐点。
子午岭林区是黄土高原保存较好的一块天然植被区,是黄土高原中部地带重要的生态公益林。2013年,庆阳市启动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历时七年,全市完成造林730.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0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21年,庆阳再次提出“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工程,依据自然条件和林草资源现状,着力打造林草生态建设“五区五廊”。通过河道治理、湿地建设、植被恢复,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完善廊道生态景观及配套设施,适度开发生态休闲、生态康养,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为陇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是典型的西部干旱缺水城市。为此,庆阳市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上下功夫、做文章。
2016年,庆阳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庆阳海绵城市建设以源头减排—中途滞蓄—下塬排放—固沟保塬全系统海绵体系构建为核心,以三湖三沟道—绿地—内涝两大道等十大项目为重点,实施综合治理,为西部湿陷性黄土高原建设海绵城市探索出新路径。
此外,“绿色循环、高效低碳”的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之路使庆阳成为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地,焕发出以绿色为底色的新气象。
如今,庆阳城区的每个角落都点染着新鲜的绿意,公园里,广场上,道路旁,一个又一个“海绵体”正在发挥作用。这些“海绵体”与生态、与环境、与自然融合为一体,让城市里的水更清,绿更多,也更宜居,讲述着黄土塬的青绿故事。
蓝蓝的天空,转动的风车,带着旷远的气息。从秦巴山地到戈壁大漠,从河西走廊到陇东高原,到处都是深深浅浅的绿……陇原儿女正以生态环保之力持续推进经济社会深层次的“绿色蝶变”。
时间在沙漏的轮回中悄然逝去,给空想者痛苦,给奋进者幸福……此刻,每一个投身或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人,都是幸福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5月31日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六五”环境日倡议书
- 2021年06月06日蔚蓝传说“海”好有我 一场生动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
- 2021年06月06日甘肃省六五环境日主场宣传活动在天水举行
- 2020年06月12日【新甘肃云·县融媒集萃】永登举办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