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朱纪军:扎根黄土地的“拓荒牛”

 2022/06/20/ 17:34 来源:每日甘肃网

  从齐鲁大地到大西北,朱纪军先是爱上了镇原姑娘,然后又恋上这片黄土地。2014年,在上海工作的这位山东汉子来到平泉镇洪河村,经过8年打拼养了10万只兔子栽了2700亩核桃树,由一名学石油专业的大学生成了黄土地上的“新农人”。

  门外汉变为熟悉种养殖新技术的新农人,甘肃绿生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纪军可谓对农业产业用情至深。来到平泉至今,他热爱“三农”的初心,扎根黄土的情怀从来没有变,他说:“2001年从我从华东石油大学毕业后和妻子在上海发展。我的妻子是镇原洪河川人,每次陪她回家,我就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寻找商机,探索适合我的人生之路,对农村有着深厚感情的我,心里便萌发回到这里搞种养殖业的念头。”

  2014年,朱纪军在平泉镇洪河村开始承包大面积撂荒地栽植核桃树和养兔。开始的时候由于核桃树栽植品种太杂,肉兔养殖因缺乏技术亏损很多资金,所以说创业开始他就吞下了失败的苦果。于是他就请教农业专家,自己繁育核桃品种,在十几个核桃品种里选取两三个优良品种,又栽植了1500亩核桃树;不断学习肉兔养殖技术,外出学,自己看书学。

  2015年朱纪军创办了镇原县绿生源种植专业合作社,2017年成立甘肃绿生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坚持“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经营理念,走“联合托养、入股分红”的产业发展路子。2018年9月至今他多方筹资建成10万只标准化种兔繁育基地一处,新建1万吨兔饲料加工厂,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回收模式生产经营,目前公司下辖6个肉兔养殖场,年出栏65万只兔。公司年产值4500万元。

  盛夏时节,走进洪河村,阡陌田野,山坡梁洼边大片大片的核桃树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勾勒出一幅幅广袤壮美的产业美景图。甘肃绿生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核桃基地就在这里,现如今已经发展到了2700亩,朱纪军的核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清香,也是真正的“核”如其名,它的优点就是果型美观、丰产性好、果仁清香。8年的核桃产业之路,只是一个开始,朱纪军计划通过3年品种改良,到2025年,核桃亩产效益达到每亩3000元,真正达到富农,兴农。对此,朱纪军信心满满:“陇南市经济林研究所辛国高工和成县核桃专家杨老师来我园指导核桃发展。参观了2018年建的清香园,给予高度肯定,同时,带来了美国红仁、秋香等枝条,在我地进行实验,丰富了我园品种数量备。对今年实验改接的品种选择和嫁接技术等要点给予现场指导。对早期栽植的低产核桃园给出科学的改造意见,可行性非常高,我计划明年大面积进行改接。”

  朱纪军像一头默默耕耘的“拓荒牛”扎根在这里,不断壮大他的农业产业,按照他的想法,想利用自己的产业帮助和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致富。

  在刚开始向群众推广养兔的时候,群众认可度低。2017年他免费向群众投放国外进口品种的兔子,提供技术指导,实行商品兔回收,引导鼓励群众养殖,当年在周边7个乡镇推广投放了4000多只兔子。养殖门槛低、技术简单、环境干净、效益好,有了朱纪军的带动和引领,村民看到养兔有利可图,肉兔养殖逐渐受到了村民们的欢迎和支持。这些年,甘肃绿生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养兔的散户有1370余户,带动的合作社有47家,集约式发展、产业化经营,以公司为引领,带动贫困户抱团发展。

  绿生源肉兔养殖技术员余永红说:“我现在这已经干了一段时间了,一月6000元,离家近,能增加经济收入,也能学习到技术,下一步,我准备回家自己养一些。”

  “任何事情,坚持了就是神话,放弃了就是笑话。投身农业,就要用愚公移山和创新精神成就初心。”这是朱纪军常说的一句话。在公司的带动下,洪河村有201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朱纪军还给贫困户提供了20多个就业岗位,贫困户户均创收6500元以上。为了把肉兔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如今朱纪军和他的公司开发生产的“珠珠兔”香辣手撕兔产品已经投放市场,产品以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价格优惠受到消费者青睐。“全兔宴”也引来周边无数人的品尝。

  青春飞扬在黄土地上,汗水浇开产业之花,朱纪军说:经历就是财富,这么多年来,最要感谢的是各级政府及老百姓,我的家人对我的支持,让我完成了回归乡村的愿望,在农业产业上,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他个人也先后荣获镇原县“2018年度脱贫攻坚奋进奖”“镇原十大公益青年”、第七届“庆阳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田晓博 刘盼盼 朱倩 王芳)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