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丝路文化】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的审美价值

 2022/07/04/ 15:59 来源:嘉峪关日报 作者:杨德明

【丝路文化】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的审美价值

●杨德明

  嘉峪关是一座优秀旅游城市,素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为了感受文化之美,古人的绘画之美和他们的生活之美,我乘车去了一趟魏晋墓。魏晋墓在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处的大漠上,有1400多座魏晋时期(公元220年—419年)的地下壁画墓群,这些墓群被誉为“最大的地下画廊”。这些古墓群东依酒泉果园乡,西靠嘉峪关新城镇,在我国历史上魏晋时期是一个内乱迭起,外患甚忧的时代。由于战乱频发,中原人口大规模西迁,而导致中原人口减少,经济落后,民不聊生,所以在中原魏晋时期很少有古墓群,更没有“地下画廊”。嘉峪关魏晋墓壁画在这方面正好弥补了魏晋时期的这一缺憾。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重心归向,有的归向于宗教,有的归向于征战,有的归向于科学,有的归向于政治,有的归向于自然,而中国文化,则归向于艺术……中国古代的很多绘画和雕塑,往往出现在丧葬场所和宗教洞窟中。”(引自《大美可追》38页211页)嘉峪关魏晋墓“地下画廊”就是中国西部文化归向于绘画艺术的最好证明。

  一、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的内容

  嘉峪关魏晋墓地下画廊的壁画,真实而具体反映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生产、生活、文化、军事、娱乐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多彩,已成为我国魏晋时期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1972年—1979年嘉峪关文物管理部门,先后发掘13座古墓,其中有8座彩色壁画墓,共出土700多块壁画砖;3号墓为单人葬,7号墓为4人葬,其余都是2人葬;6号墓画像砖多达130块,最有代表性是魏晋墓壁画的缩影,也是嘉峪关文物主管部门唯一对外开放的墓室;6号墓是一座由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墓顶为拱斗式,有拱形斜坡式墓道通向墓室,用干砖砌成。魏晋墓壁画的绘画风格传承了汉代人物画的传统,在农耕方面有:耕田图、磨地图、播种图、扬场图;在狩猎方面有:射鹿图、射兔图、妇女狩猎图;在生活方面有:采桑图、做饭图、烤羊肉串图、对饮图、喂马图、牧马图、牧牛图、牛车图、杀猪图、宰羊图、出巡图、乘车图、漏醋图……特别是五号墓中的《驿使图》,已成为我国邮政“形象大使”,成为中国邮政的显著标志。它的画面是一个邮驿骑在红鬃马上,头戴进贤帽,身穿宽袖衣,足蹬长靴,左手举着木渎文书,右手牵着马缰绳,驿马四蹄腾空,信使稳坐马背飞驰传递公文信息的情景。这幅驿使图再现了我国西北边疆驿使飞马疾驰传送文书的情形,它是我国最早邮政驿使形象的再现。1982年8月25日中国邮政局根据嘉峪关魏晋墓壁画《驿使图》发行了1元面值的小型张。1994年发行带有《驿使图》的储蓄绿卡,《驿使图》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从此家喻户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引自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这是唐代诗人岑参对驿马奔驰如飞传递公文的赞颂。

  二、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的审美价值

  绘画是我国最古老的造型艺术种类之一,从山岩画到洞窟画,从寺庙画到古墓壁画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和踪迹。绘画本身不仅是造型艺术更是创美艺术,画家、画师创作出的作品是供人们观看和欣赏的。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真正价值,是在1972年被发掘之后实现的。一首歌、一台戏、一本书、一幅字画,如果没有读者、听者、观者去欣赏,上述的艺术作品就失去它的存在价值。嘉峪关魏晋墓壁画具有审美、启迪、教育作用。“审美”属于人们的心理活动,应属于审美心理学的范畴。嘉峪关魏晋墓壁画有哪些审美价值?

  1、具有魏晋时代的各行其是的生活美。由于魏晋时期是一个战乱年代,人们流离失所,居无定所。河西走廊远离中原,避免了战乱。魏晋时代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史料较少,实物更少。而嘉峪关魏晋墓的壁画却弥补了这一缺憾。嘉峪关、酒泉地区魏晋时期的古墓主人过着半游牧,半农耕的安逸、自由、舒适的生活。从耕田图、播种图、采桑图、做饭图、妇女狩猎图中,可以看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牧生活方式的劳动场面,还可看到他们过着田园牧歌式的平静生活。2、人物活动的场景美。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具体时间和空间,环境是一切人物活动的舞台。喂马图、牧马图、出寻图、对饮图、舞蹈图、行乐图、烤羊肉串图,从这些画面场景中可以解读出墓主人不仅追求锦衣美食,还透露出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享受。3、画面布局的和谐美。砖块本是寻常物,上面绘画人称奇。砖块本来用来盖房的,而当时的画师却在一块块小小砖壁上,绘画出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彩画,在我国美术史上创造出一个奇迹,让我们惊叹不已。《牧牛图》按牛数,前四、中三、后一人的布局,采用重叠、聚散开合造型方法,使画面既和谐又统一,给人一种美的感受;《驿使图》按照生活的真实,上静下动的构图方式,马上的驿使静如处子,驿马四蹄腾空马尾平直翘起,在快如流星的飞奔中透露出画面的动态之美;《行乐图》四人一组横向排开,他们用古琴、琵琶、洞箫、手鼓一起演奏,让我们仿佛听到天籁之音。

  三、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的绘画风格

  魏晋时期是个政局不稳、民不聊生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却出现大书法家王羲之,顶级文学评论家刘勰,顶级人物画家顾恺之。由于《兰亭序》的出现,王羲之成了我国的“书圣”;《文心雕龙》的问世,使刘勰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座丰碑;《洛神赋画卷》《女史箴图卷》开创了人物画的先河。从嘉峪关魏晋墓地下壁画的面世中,我们能够看出,画师能用奔放飞动的线条来概括和表现复杂的事物。他们以线条的奔放与灵动为基础,延续了汉代人物绘画的朴实活泼,造型简练,色调明快的风格。

  画师使用飞动和写意两大要素,注重中锋用笔,及对线条粗细的准确把握,使笔下的人物刚柔相济,动静有别。画牲畜时弹性线条凸凹有致地表现出牲畜的关节和肌肉。画房屋、田地的线条简练、奔放,显示恣肆、潇洒,给人一种豪放、朴实之感。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的画法,采用勾填法。在色彩的使用上,以赭石红土为主,以黑白为辅。在起稿前先用赭石或红土打成底色,然后用毛笔勾线造型,画面完成之后,进行填色,整幅人物画才算完成。壁画用色大胆自由,线条奔放流畅,画面充满热烈、浪漫、朴实之风,具有动感十足的写意性。嘉峪关魏晋墓壁画具有人物写意的先驱性,对后世写意人物画的创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影响。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的面世,改变了人们长期对绘画的误解: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画擅长山水花鸟,人物画欠缺的错误看法。人物画,特别是写意人物画,中国美术史在唐代之前,写意人物画是中国画的主流。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上的人物在生活、劳动、狩猎、娱乐、美食诸多方面的造型,气势传神,手法真实,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嘉峪关的传统美食—烤羊肉串,传到现在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如今仍然是嘉峪关市的著名地方小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