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坚定不移抓落实 凝心聚力促发展——武威市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综述

 2022/07/07/ 09:1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金奉乾 通讯员 张志华 甘曜毓

  风光无限新未来

天祝县哈溪镇现代农业种植园区。 甘曜毓

  放眼武威,大批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在各县区遍地开花。

  今年以来,武威市规划建设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7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4个,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1500万千瓦。先后引进华电集团、亿利集团、嘉寓国际等多家大型央企和知名企业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太阳能、风力发电等项目,并成立工作专班,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服务。

  产业配套,追风逐日更“风光”。武威市结合新能源资源开发与产业培育融合发展需求,将省里下达的200万千瓦风光电建设指标配置到远景能源、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11家企业,配套风光电装备制造、氢产业、储能等协同产业项目13项,总投资72亿元,全力打造河西走廊新能源生产基地、储备基地、输出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乡村振兴谱新篇

  过去的黄花滩,戈壁无垠黄沙漫漫。如今,这里草木葱茏、绿意盎然。

  穿行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一路郁郁葱葱。极目眺望,万亩戈壁滩上波光粼粼,成片的温室覆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了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能致富,古浪县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精细果蔬为主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以牛羊鸡鸽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截至目前,移民区累计建成日光温室7828座、养殖暖棚2.4万座,果蔬年产量达6.5万吨,通过光伏扶贫、兴建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移民村村集体经济均达到33万元以上。

  2018年,孙得虎一家从贫困山区搬迁到富民新村。农技专家按期指导,不愁技术;种的作物签了订单,不愁销路。没了后顾之忧,孙得虎承包了5座日光温室种植蔬菜,甩开膀子干。

  “以前在山里,一年到头辛苦不说,口袋里还没几个钱。现如今,种植日光温室蔬菜,棚均收入2万多元,真是挑上了‘金扁担’。”孙得虎笑着说,“挪穷窝、住新房、有新业。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相比较,就是天上和地下。”

  黄花戈壁,产业兴旺;沃野田畴,生机勃勃。武威市坚持以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深度构建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走好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绿水青山展新颜

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

  巍巍祁连,青山苍翠;石羊河畔,风景如画。呵护绿水青山、践行绿色理念,已成为武威人民的普遍共识。

  “今天的古浪县,生态底色越来越浓,自然景色越来越美。”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郭万刚感叹道。

  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鬓角染白的老人,40多年来,郭万刚和林场职工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让一座座荒山变绿、一个个沙丘止步、一条条河流变清,美丽家园“颜值”不断提高、“气质”不断提升。

  逐梦绿色,步履不息。近年来,武威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不懈抓绿化、抓治沙、抓生态,生态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组数据见证绿色蝶变:2019年以来,八步沙林场完成治沙造林6.8万亩,退化林分修复10万亩,辖区内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到70%以上,古浪县北部沙区239万亩沙化面积得到有效治理。

  今年以来,武威市持续组织实施国土绿化倍增行动,围绕“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固风沙”布局,抓增量、保存量、提质量、扩总量,超额完成年度国土绿化目标任务。以凉州区荣生路、新红路两侧区域,民勤县四方墩滩、大坝镇勤锋滩区域,古浪县十二道沟、八步沙区域,天祝县大通河两岸、祁连山保护区外围宜林区域为重点,新增人工造林24.11万亩,新增城市绿地102.03万平方米。

  武威市还完成退化林分修复4万亩,封山(沙)育林草8.5万亩,治理退化草原28.21万亩,以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为重点,有序扩大林草资源总量。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9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9.01%;草原面积达到1452.43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2.99%。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