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张掖农商银行:支农支小见真情 乡村振兴显身手

 2022/08/02/ 10:15 来源:每日甘肃网

  以服务三农为主责主业的张掖农商银行,深刻认识到农村阵地和农民客群的重要性,通过整村授信、进村入户等具体措施,发挥“快、活、灵、便”的机制优势,强化金融服务,营销一揽子金融产品,深度融合农村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信贷业务持续稳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新模式、新成绩、新经验,值得在全省农信系统推广。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靶向支农成效显著

  近年来,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张掖农商银行坚守“三农”阵地,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特色品牌产品作为助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运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线上办理的优势在保证疫情防控工作严防死守的前提下,全力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资金需求。2022年上半年,张掖农商银行共投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4.66亿元,较年初净增1.47亿元,增幅6.0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1亿元,信贷助农抗疫增收效果显著。

张掖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进村入户展开工作。王彬/摄

  张掖农商银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具有“无需抵押担保、循环周转使用、办贷方式灵活”等特点,今年以来,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张掖农商银行还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进行了升级,一是授信额度大幅提高。白金户授信额度上限调整至50万元,有效满足了农户的信贷需求。二是放宽农户评级授信条件。使大部分农户都能符合黄金户评级标准,提增了农户贷款的金额。三是加大贷款利率优惠幅度。调整后利率与其他金融机构农户贷款利率基本持平或略低,真正做到了让利于民,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今年以来,依托整村授信工作,全面开展甘州区18个乡镇、245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工作,累计授信额度99.34亿元。对38个行政村授予“信用村”荣誉称号,在授信额度、利率等方面给予了更加优惠的支持举措,全力支持甘州区“三农”经济发展。

  支小支微多措并举 减负纾困双管齐下

  1、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赋能企业发展。以“三进三问三查”活动为抓手,切实掌握企业经营发展的困难,积极探索多种担保模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至5月末,发放“兴陇税易贷”小微企业信用贷款2户4700万元;发放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贷款10户7100万元;发放收费权质押担保贷款1户5000万元;发放企业上下游供应链贷款20户1.5亿元。

  2、落实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助企纾困解难。认真贯彻落实无还本续贷等稳经济政策,前五个月,为受疫情影响暂时还款困难的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37户1.9亿元,办理借新还旧99户4.54亿元。

  3、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减轻客户负担。严格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前五个月,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同期降低100BP,38个信用村农户贷款利率较年初降低40BP,累计让利2380万元,有效减轻了各类信贷主体的负担。

  4、加大项目建设支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以“百行进万企”等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陇信通”“信易贷”等政银企互联互通平台优势,发放重点项目贷款31户1.94亿元,发放国有企业贷款1.7亿元,发放特色产业贷款7.13亿元,积极支持市区重大项目及特色产业发展。

  5、落实限时办结制度,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发挥贷款专营机构优势,建立小微企业贷款“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落实限时办结制度,有效提高贷款受理审批速度,促使金融服务效率持续提升。

甘肃前进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一瞥。王彬/摄

  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张掖农商银行一手扶持起来的奶牛养殖企业。2008年创业初期,成立第一家农民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取得张掖农商银行300万元的第一笔流动资金后,购买奶牛380头,建成牛舍10座,挤奶设备1台。在前进牧业发展的道路上,张掖农商银行为特色养殖前进牧业量身定做“旺畜宝”系列贷款产品,累计发放贷款2.53亿元,支持前进牧业建立蔬菜种植、奶牛养殖、红提葡萄等9个专业合作社。同时,积极支持前进牧业扩大养殖规模和改造饲草料基地,采取“专业合作社+入股社员+商行”模式,向300多户农户以养殖户联保贷款的方式发放贷款6000万元用于饲草基地的改造。为进一步支持前进牧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张掖农商银行积极创新信贷支持模式,以企业联保、活物抵押等方式,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支部”的贷款模式,累计向前进牧业发放贷款4.88多亿元,扩建饲草基地85000亩。

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部分乳品。王彬/摄

  截至目前,甘肃前进牧业在张掖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已建成奶牛养殖规模达10000头的养殖场2个,建成85000亩的饲草基地,资产规模达到27.61亿元,奶牛存栏42000多头,日产鲜奶600吨以上,年产鲜奶21万吨,近三年平均实现销售收入11.59亿元,利润达到1.93万元,仅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15.67元,实现净利润2.48万元,已成为甘州区生态环保型、绿色健康型以及甘肃省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在以前进牧业为首的规模养殖产业带动下,极大地推动了甘州区乳制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和当地劳动力的就业,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项措施提升服务质效 四个抓手支持乡村振兴

  张掖农商银行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后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等方面新的挑战,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稳住经济的一揽子6方面33条政策措施》、《甘肃省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以及人民银行、监管机构和《甘肃农信稳经济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本行金融服务实际,制定了《张掖农商银行稳经济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具体抓好7个方面21条措施。

  1、五个重点明确信贷支持对象。紧紧围绕全省“四强”战略和市区重点项目,明确了五个支持重点。一是安排信贷资金5亿元,积极支持能源、水利、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二是安排信贷资金5亿元,积极支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政策鼓励支持的重点行业;三是积极支持经营正常、信誉良好,以及暂时因疫情受困但还款意愿良好的重点企业;四是支持合规房地产企业的有效融资需求;五是安排信贷资金1亿元,积极支持“新市民”、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等创业就业主体。

  2、四个抓手全力支持乡村振兴。紧紧围绕支农支小主责主业,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重点落实好四个抓手。一是扎实推进整村授信。对各行政村授信总额提高30%,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上限提高至50万元,全力满足农户生产生活资金需求。二是做好脱贫户信贷支持。安排信贷资金0.5亿元,支持已脱贫农户和边缘易致贫户持续增收。三是倾力支持特色产业。安排信贷资金3亿元,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四是积极支持乡村文化生态基础建设。安排信贷资金2亿元,支持乡村文化旅游、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绿色农业设施建设等项目。

在张掖农商银行贷款支持下建成的甘州区甘浚镇高家庄新村。王彬/摄

  甘州区甘浚镇高家庄村,在张掖农商银行信贷支持下实现了整村搬迁,建成了高家庄新村,全村6个社的130户农户入住新村,农商银行每户发放8万、10万、12万元不等的贴息贷款,共发放186户、1100多万元,贷款期限12年。

甘州区甘浚镇高家庄村养殖中心一角。王彬/摄

  3、三项措施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聚焦制度流程,落实三项措施,持续提升服务质效。一是优化信贷操作流程,做到快速调查、快速办理。二是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切实加快审批速度。三是清理修订信贷制度,匹配信贷业务发展需求。

  4、两个承诺不断降低融资成本。认真落实各项减免政策,降低各类信贷主体融资成本,做到两个承诺。一是执行优惠贷款利率。加大对首贷客户、涉农经营主体、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信贷主体的利率优惠,减轻客户贷款负担。二是丰富消费融资供给。持续开展优惠活动,多种形式给予客户优惠。

  5、一揽子保障确保措施落实落地。从绩效考核、正向激励、任务完成、制度学习、尽职免责、组织领导、工作纪律等七个方面明确了要求,确保稳经济的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其中,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靠实了相关责任;从绩效考核体系、尽职免责范围、后备人才培养、评先评优推荐等方面制定了措施,引导员工主动担当作为;对贯彻落实各级政府、省农信联社及本行稳经济各项措施不力的行为,提出了严肃地工作纪律,有效督促了各项措施扎实推进。

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海鲜菇培育车间里生机盎然。王彬/摄

  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是张掖市的招商引资项目,创建于2019年5月,总投资2.65亿元,年产值1.5亿元,年销售额8525万元,主要生产海鲜菇、鹿茸菇,还有2-3个小众产品,日产蘑菇40吨,产品销往全国,并出口东南亚。公司总经理刘利:“在张掖农商银行2000万元信贷支持下,我们实现了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收益,使公司步入了正规化、跨越式发展的良性轨道。同时公司也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公司的160多名员工,95%以上安排当地农民就地务工,我们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年就能实现脱贫。生产一线的工人工资每月4000元左右,而且比较稳定。员工每天下班可以兼顾农业生产和家务,而且每年的三个农忙季节,还可以请假回家进行玉米的田间管理和收割。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稳经济、稳增长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王彬/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