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人物】尹建敏 土妞“羊”事

 2022/08/18/ 09:0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谢志娟 石丹丹

尹建敏 土妞“羊”事

尹建敏(右)和村民在一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谢志娟 石丹丹

  尹建敏这人很有意思。62岁的她,前一天还是满头深黑小卷,第二天就变成了银色蘑菇头;黛眉红唇、妆容精致,翠绿T恤、鲜艳花裙,大步走在羊圈里很是骄傲地说“我的这些羊啊……”说话间,耳垂上的硕大椭圆耳环一晃一晃……实在是醒目。

  尹建敏这人很有故事。从浩瀚大海边的辽宁丹东到沟壑纵横间的甘肃东乡。为什么?图什么?其间,吃了多少苦?挣了多少钱?帮了多少人?乐在其中吗?都是故事。

  尹建敏这人获得过很多荣誉。2022年年初,“感动甘肃·陇人骄子”颁奖晚会上,她一亮相,很是亮眼: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劳动模范……胸前的奖章闪闪发光密密麻麻,“这还没戴全呢!”言语间,满是自豪。

  女企业家尹建敏从东北到华南,从华南到西北,开公司、做公益,助学子、帮孤寡,忙扶贫、助乡村……忙得不可开交,那精气神却一直足足的。微信名为“土妞”的尹建敏说:“一路走来,都是收获。就算有一天我离开甘肃、就算有一天我进了黄土,但我可以说,自己没有辜负这片土地。”

  “我喜欢挑战”

  大学毕业后,尹建敏回了家乡。熟悉的环境、温暖的家庭、稳定的工作,原是一份稳稳的幸福。

  每个人所走的路,很大程度上与性格有关,尹建敏骨子里那股跃跃欲试想要挑战的劲头,使她的人生道路在28岁那年转了个方向。

  1988年,改革开放的大潮依然汹涌。尹建敏带着不多的积蓄,只身前往改革开放最前沿——广东。

  “并没想好要做什么,就是手里攒了一点钱,想着去闯闯,就去了。”到了汕头,先是找了份出纳工作。但给别人打工,显然不是尹建敏的性格。半年后,她辞了工作,开始自己做生意。在市场的风浪里起起伏伏,“渐渐地,手里有了一些钱”。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

  2000年3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并开始工作;

  ……

  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国家部署,令“嗅觉”敏锐的尹建敏再次做出改变人生航向的决定:到西部去!

  “那时,我还从没去过西北。”虽未到过西北,但尹建敏想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还是产业结构调整,都意味着巨大商机,那里应该是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

  想到了就去做,尹建敏收拾行囊来了兰州。“一下火车,特别震惊。从广东到甘肃,感受到很大差距。”这种差距更让她觉得可以做点事。经过一番考察比对,尹建敏决定投资能源项目。经历过挫折,得到过帮助,加上不服输的性格,尹建敏渐渐在西北异乡扎下根来。

  在甘肃的一些偏远乡村,她见到了一些贫困现象,也接触到一些贫困人群,“有的人贫困境遇超出我的想象。”火辣爽利的尹建敏悄悄落了泪。“之前做公益就是捐钱,但钱具体用到了哪里、用到了哪个人身上并不是很清楚。”

  越是深入甘肃大地,一个念头越是强烈,“我想做些事,面对面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思路渐渐清晰,尹建敏拿定主意,“扶贫就是最大的公益。就在这里做扶贫,扎扎实实去做。”

  2014年,54岁的尹建敏将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养殖业和农业。

  喜欢挑战的尹建敏觉得:地域不是限制、年龄不是限制、行业也不是限制。想到了就去行动,行动了才有可能到达。

  每一步,看似出人意料;其实,步步心中有数。

  “我是一个做事的人”

尹建敏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我的思维跟别人不一样,我要把老底拿出来做扶贫。”她说,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去做,要给这片让自己成长和发展的土地一张完美答卷。

  做什么产业?什么产业有甘肃特色?尹建敏首先想到了养殖业。

  “甘肃的羊肉好吃,我就想着要让甘肃的羊肉走出去。”尹建敏在兰州市红古区拿到1500亩土地,计划先拿出500亩地养羊。“我们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白种羊、杜泊种羊560只,这是甘肃首次从澳大利亚直接进口。”这些漂洋过海,从南半球来到中国西北的羊只成为尹建敏新事业的起点。

  2022年盛夏,尹建敏走过位于红古区金砂台基地的一间间羊舍,目光掠过大大小小的羊只,简单叙述着自己几年来的“羊倌”之路。购买土地、引进羊只、引进技术、扩大规模、吸纳就业……渐渐有了规模,“基地现有标准化种肉羊繁育羊舍45栋,设计存栏5万只,目前存栏3万只。”

  养羊就会有羊粪,羊粪可以用来种水果蔬菜。尹建敏又拿出几百亩地种蔬菜、种樱桃、种葡萄,“我们种出的高原蔬菜、水果,口感特别好!”无论是说起自己养的羊、还是自己种的菜,尹建敏语气里都满是自豪。

  一条生态农业之路,渐渐拓展开来。

  如今,占地1700亩的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种肉羊繁育养殖、有机果蔬种植、食用菌研发培育、多肉花卉培育、休闲观光旅游为主要产业,加上后端的商业渠道,形成了一条绿色产业链,并带动周边1万多人成功就业。一些人的命运得到改变:脱了贫,盖了房、买了车。

  尹建敏最初的扶贫心愿,得以实现。

  2017年,脱贫攻坚正处在攻坚拔寨、啃硬骨头、涉深水区阶段。接下去要脱贫的人口大多集中在山高路远,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存条件较差地区。

  已经具备一定扶贫经验的尹建敏决定“哪儿最穷我上哪儿去”,综合考虑后,她选择了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她走进村庄、走近农户,和干部谈、和农民聊、听老人讲古论今……之后又去了县博物馆,了解东乡县的历史沿革、地形地貌、风俗习惯等。

  “我心中的很多个为什么,在一天天的走访中找到了答案:山大沟深、缺地少水、缺少产业。”同时,她也看到,东乡群众有养羊的传统,只是养殖户分散规模小。摸清这些情况后,尹建敏的头脑中冒出四个字:东乡贡羊。后来又提出“东乡贡羊,天下共飨”的宣传口号,她想:“有一天,我要把这个事做得天下共知。”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尹建敏大刀阔斧地开启了在东乡的扶贫道路。她按照“一村一策、一地一案”的原则,发展了“龙头企业+乡镇+行政村+基地+农户”的帮扶模式,投资成立东乡县伊东羊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羊场建成后,她按照计划给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发放4只羊,养成后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当地群众不仅可以通过种植青储饲料增收,村集体经济每年还能从羊场分红。

  2018年,尹建敏又投资3800多万元成立东乡族自治县伊淼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建日产6万袋的黑木耳菌棒加工及种植产业园。

  到了销售环节,尹建敏背着羊肉、带着木耳,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到处跑。每到一处,现场做给对方品尝。“甘肃的羊肉好吃啊,白水煮了都香,一点都不膻,不吃羊肉的人都说好吃……”

  2017年—2019年,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时候,三年里,她的两台车跑了60多万公里。渐渐地,东乡贡羊的品牌叫响了。

  “做梦也想不到,路走着走着,有一天就在黄土地上养羊去了。”尹建敏一边觉得不可想象,一边为黄土地给自己沉甸甸的回馈感到踏实:“东乡贡羊、高原黑木耳产业带动8个乡镇、12个村、6个合作社、11000多户贫困农民稳定脱贫。”

  屈指一算,尹建敏至今已推出了五个特色农产品品牌:东乡贡羊、“伊淼”高原黑木耳、“金花池”漳县黑木耳、鑫源高原大樱桃、鑫源高原葡萄。

  尹建敏在朋友圈写道:当选择把金钱回归土地的时候,当选择做一名地道的农民时,收获的是累累果实。“土妞”决定在西北带领农民把农业做出“视觉”,把农特产品做出“味觉”,让甘肃农民活出“我是甘肃人”的骄傲。

  回归土地的8年时间里,她每天起早贪黑跑在路上,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而满心欢喜:

  ——高原上的早晨,我们家的羊儿“咩咩”叫个不停;

  ——有一天,要让世界知道,最优质的食用菌,在甘肃;

  ——我们家的葡萄卖得老好了,早上基地采摘,两小时送到客户手中;

  ——每一次辗转东乡沟壑村落时才知道,离不开的理由,是这里还有一份责任需要履行;

  2020年10月,尹建敏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她说,这是新的起点。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