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敦煌文化的时代回响
传承艺术之美 点亮文明之光
敦煌守护人·敦煌魂 (油画) 张 晖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 盛唐 第130窟 段文杰临摹
彩塑佛陀袈裟图案 初唐 第392窟 姚志薇临摹
冯丽娟
1900年,尘封已久的敦煌藏经洞被开启,重现于世的各类古代文献,以及延续千年营造的敦煌石窟艺术,为中古中国社会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和广阔视野。
作为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集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等于一身。回应着时代的呼唤,人们从中探究着艺术创造的源起与流传,思考着文化创新的成因与真谛,实践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使命与担当。
一
彩塑天王腹甲图案 盛唐 第194窟 崔 岩临摹
20世纪40年代,敦煌莫高窟迎来了分别由张大千、王子云以及向达等人带领的“临摹团队”“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史地考察团”,他们在敦煌的临摹、考察,开启了学界关于敦煌美术研究从“文本”到“石窟”的聚焦。“面壁”临摹使敦煌壁画得以实现从墙壁到纸本上的“转换”,兼具了保护、展示和传播功能。随后举办的《西行纪游画展》《临抚敦煌壁画展览》《敦煌艺展》等,使敦煌艺术逐渐走近公众。据不完全统计,1939年至1949年,敦煌石窟临摹艺术展共举行了23次。
1951年4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主办,敦煌文物研究所等协办的《敦煌文物展》在故宫展出。敦煌学及敦煌艺术研究方面的专家举行研讨会,郑振铎、徐悲鸿、向达、常书鸿、吴作人等25位学者对敦煌艺术的内容与价值初判进行了探讨,此次展览也成为敦煌艺术规范化推广展示活动的开端。
此后,敦煌艺术展览相继在印度、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日本、法国等地举办。这一时期,敦煌石窟艺术、壁画图像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敦煌艺术的大众普及得到有力推进。
1953年10月,文化部教育司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美术史教材编写研讨会”提出,中国美术史教材要有敦煌美术这一内容。由此,“敦煌”一词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书写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8月02日史敏:《丝路花雨》线上传播,是让观众了解敦煌文化的窗口
- 2022年07月12日敦煌文化专题展将于9月初开展
- 2022年06月30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努力谱写敦煌文化传承新篇章
- 2022年06月27日鸣沙山下网红起舞 共推敦煌之美——网络直播解锁敦煌文化传播弘扬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