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旅游

昔日风沙线 今朝风景线——武威市着力打造沙漠生态风情游综述

 2022/08/22/ 09:09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张文灿 甘曜毓

昔日风沙线 今朝风景线

——我市着力打造沙漠生态风情游综述

  武威日报记者张文灿 甘曜毓

  沙漠应该是什么样?是一望无际的茫茫黄沙,还是烈日当空的无尽荒漠?

  “来到武威后我才发现,原来沙漠不只有沙子,还有郁郁葱葱的植被,与我想象中的沙漠截然不同。”对湖北小伙何丰廷来说,在武威近一周的游玩经历,改变了他对沙漠固有的印象。

  武威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多样、生物种类多样,拥有“南山中川北沙”大跨越的生态格局,发展全域旅游具有独特优势。

  “近年来,我市聚焦建设北部沙漠体验旅游发展带,串联起民勤县苏武沙漠景区、石羊河景区、古浪县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等重点沙漠旅游资源,开发观光游览、特色住宿、科普体验等沙漠游系列产品,使昔日风沙线变为今朝风景线”。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魏红霞说。

  民勤县是我市发展沙漠生态观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目标,重点打造特色沙漠生态风情游,突出“全域旅游·全景民勤”,着力培育壮大以生态观光、沙漠体验、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不断扩大“沙海绿洲·绿洲碧海”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民勤县扎实做好苏武沙漠景区、石羊河景区等景区景点品质提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健全完善住宿、餐饮、娱乐、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苏武沙漠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民勤防沙治沙纪念馆、摘星小镇、乡村记忆博物馆被评为市级研学旅基地。

  全力推进通航产业园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主动融入区域文化旅游圈,向西积极接入大敦煌旅游圈,向北主动拓展与阿拉善英雄会、额济纳胡杨林景区等对接合作,共同打造特色沙漠观光探险旅游带,推动民勤成为全国沙漠旅游黄金目的地。

  金灿灿的沙枣被风压弯了腰,柠条、红柳、香茅草挺立在环林路两旁迎接八方宾客。初秋时节,走进古浪县八步沙腹地,满目青翠、处处花香,仿佛置身于绿地公园。近年来,古浪县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主线发展沙漠体验旅游,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发展之路。

  “这里科技感很强,可以真实体验治沙的感觉,我强烈推荐大家来这里感受一下。”凡是到过古浪县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游客,无不为这里的互动体验叫好。走进基地,八步沙“六老汉”的事迹挂满墙壁,各式各样的沙生植物标本和文献资料被完好保存在展示柜里,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在这里“深情碰撞”,更触动着游客的内心深处。生态治理样板区、沙生植物观光区、服务区等板块;防沙治沙木栈道、风雨廊道、沙漠回音壁、地窝子等工程;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展示中心、“丝路风物”文创商店等运营业态布局,都让游客耳目一新。

  现在,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已成为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生态治理研学等为内容的旅游胜地,满足了游客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为我市建设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增添了新活力、注入了新动能。

  “咴咴咴……”不见马踪先闻马鸣;“嗒嗒嗒……”几匹通体棕灰的骏马迈步而来,鬃毛短而直立,四肢肌肉随着步子起伏颤动,觉察到陌生人,高昂马首环顾四周,一举一动充满了野性。这就是生活在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里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野马。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这座全国唯一的荒漠野生动物园是我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护祁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实施濒危野生动物救护及繁育项目的“先手棋”——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构建和谐共生的保护发展体系。

  如何打响品牌,吸引客流量?“我们打出三张‘名片’——荒漠、野生、珍稀,力求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负责人说。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以“荒漠三野”——普氏野马、野生双峰驼、西藏野驴为特色物种,突出“荒漠”“野生”“珍稀”三大主题,集动植物观赏、科普教育、园林艺术、休闲娱乐、餐饮购物、农事体验、研学旅游为一体,为广大游客提供多元化沉浸式的游玩体验。自去年“五一”开园以来,前往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该园已成为游客旅游休闲的热门打卡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今在武威,昔日的风沙线已经成了吸引八方游客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