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传承
中共天水市甘谷县委党校 张建魁
在甘谷县礼辛镇,我看到了一张喜报,一张半个多世纪前的喜报。
喜报的内容是这样的:
尉国忠先生:
贵府尉正华同志,在修建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三等功一次,除按功给奖外,特此报喜,恭喜尉正华同志为人民立功,全家光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部,政治部
一九五四年七月廿八日
看到喜报的同时,我还看到了尉国忠的党员登记表,记录的入党时间是1948年4月16日。
一张喜报,一张党员登记表,纸张已经发黄。出于好奇,我请教礼辛镇的干部董尚荣同志,在他的讲述中,我了解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传承。
尉国忠原名尉双禄,出生于礼辛镇菜子村一个贫农家庭。从1936年9月下旬开始,陆续有红军的队伍路过礼辛镇。红军每次来都秋毫无犯,从不干扰群众正常生活,只是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唤醒群众,征集粮草也都是公平买卖,这一切都落在尉双禄一家的眼里,虽然只是普通的农民,但他们已经认识到,这支军队和以前的军队都不一样。
红军走了,给礼辛镇的老百姓留下了全新的印象。原来,真的有不扰民的军队。
这一次,礼辛镇来了一小队红军,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没有跟上大部队的脚步。十月的礼辛镇已经是落雪的时候了,红军战士衣衫褴褛,疲惫不堪,再住在户外,他们的身体显然吃不消的。于是,尉双禄的父亲把这队红军请到自己的家里,与他们同吃同住。
为了追赶大部队,这一小队红军没有停留,第二天就出发了。他们需要赶到通渭的榜罗镇,然后从那里赶往会宁。尉双禄自告奋勇做了红军的向导。
在做向导的路上,尉双禄很快和战士们打成一片,战士们给尉双禄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革命的种子,从此在尉双禄的心里萌芽。
红军走了,尉双禄依旧在礼辛镇辛勤劳作,娶妻生子,他给儿子起名为尉振华,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能够振兴中华。
春来秋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1948年,陇渭工委在礼辛镇开展工作,早就经过革命思想熏染的尉双禄,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为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在他的党员登记表上,入党动机一栏里边写着:推倒国民党,入了共产党。简单质朴的十个字,却无比清晰无比坚定地诉说着尉双禄的理想。
新中国成立了,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尉国忠,意思是要忠于这个国家。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抗美援朝开始了,尉国忠毫不犹豫地将儿子尉振华送上了战场。尉振华(尉正华是尉振华在部队用的名字)入伍后积极建功立业,获得部队嘉奖,这才有了这张喜报。
抗美援朝胜利后,尉振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礼辛镇,回报这片红色的沃土。尉振华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为尉和平,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和平是多么的重要。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尉和平赓续着祖辈的红色血脉,选择扎根家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当我走进菜子村的时候,村里不止一个人告诉我,尉和平是他们村里的能人,也是致富带头人。他是村里面最早种植苹果树的人,他带领乡亲们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在礼辛镇,我没见到尉和平,但当我看到礼辛镇满山遍野的花椒树、苹果树、辣椒和中药材的时候,我知道我遇到了尉和平,而且不止一个。
离开礼辛镇,我脑海里还是那张喜报,还是那张党员登记表。
尉国忠、尉振华、尉和平……我默默念叨着祖孙三代人的名字,忠于国家,振兴中华,热爱和平,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血脉深处的印记吗?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最朴素的追求吗?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8月11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兰州市青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征稿启事
- 2022年07月08日展现新作为 喜迎二十大 合作市举行干部履职能力大比武
- 2022年06月24日甘南州公安局举行“喜迎二十大、忠诚保平安”主题实践活动公安英雄模范先进事迹新闻发布会
- 2022年06月24日甘南州直机关举办“庆七·一”“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二十大”理论宣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