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十年蝶变引领潮头 逐梦前行续写华章——方大炭素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样本纪实

 2022/08/30/ 14:36 来源:新甘肃 记者 杜雪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

  8项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首批60吨专门定制的普通φ700mm石墨电极启程运出国门,负极材料产量销量实现突破……2022年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个又一个好消息传来。

  面对世纪疫情、经济下行等叠加影响,每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无不彰显着这家世界炭素行业一流强企的发展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正是方大炭素涅槃重生的关键十年。

  十年来,方大炭素实现从追跑、并跑到领跑炭素行业,在高质量发展路上不断续写着新的辉煌。

方大炭素电极接头生产线。.jpg

方大炭素电极接头生产线。

  出口创汇连续稳居行业前列

  8月5日,方大炭素与中亚客户在签订石墨电极合同时,还“搭”上一份制镁阳极合同,企业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展。

  据统计,方大炭素每月有3000多吨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额连续多年稳居行业和我省前列。

  “今年上半年,面对石墨电极用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疫情持续、电炉钢开工率不足等不利局面,我们调整结构、深挖潜力,生产经营实现逆势稳增。”方大炭素负责人说,企业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十年来不断攻坚改革打下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方大炭素布局内外双循环,创新推进直供合作模式,实现与全球钢铁强企的直接合作。同时,还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在土耳其、韩国、俄罗斯成立了全资海外子公司,实施国外市场本土化管理模式,在增加销量的基础上,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品牌逐步打造为全球化品牌。

  作为全球最大的炭素联合企业,方大炭素凭借优质的服务和一流的产品质量,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入选“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企业的海关信用和产品通关以及客户清关效率大大提高,成为国内石墨电极重要出口供应商。

  如今,该企业年产炭素制品总量达30多万吨,其中出口销量占总销量的30%左右,形成“超大高”电极、“新全精”炭砖和“高精尖”炭素新材料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先进的炭素生产装备.jpg

先进的炭素生产装备。

  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7月14日,方大炭素研发的又一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此项发明在动脉出血止血、脏器出血止血方面意义重大,具有非常重要的医疗应用前景。

  今年上半年,方大炭素着眼世界前沿科技,共有8项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充分彰显出企业发展的活力。

  这8项国家专利是近十年来方大炭素技术创新的缩影。

  近年来,方大炭素牢牢扭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先后有50多项新产品新技术通过国家、省部级鉴定,44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其中获得国家银质奖12项。

  企业先后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甘肃省炭素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方大炭素核石墨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我们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形成战略合作,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科院上海物理应用研究所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和完整的试验研发体系。”方大炭素有关负责人说。

  先进的科技理论和领先的研究成果源源不断输送到方大炭素,企业的科技实力全方位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方大炭素利用净化的工业废水养锦鲤。.jpg

方大炭素利用净化的工业废水养锦鲤。

  打造生态发展的靓丽新名片

  在方大炭素加工厂二车间里,产品码放区和人行道标识规范清晰,刚刚完成粉刷的墙面上安全文化和企业文化宣传牌格外醒目。

  “美化亮化后的车间面貌焕然一新,我们的工作环境越来越舒适了!”许多员工由衷地感叹。

  蓝天、白云、绿树、流水相互辉映,各种各样的鸟儿们把“家”搬进厂区……谁能想到,一个以沥青、煤、石油焦为主要原料的工厂,现如今厂区内风光秀美,俨然是供人们休憩、娱乐的公园。

  近年来,方大炭素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以高度社会责任感持续强力推进企业环保建设,不断加大投入,持续推进“花园式工厂”建设。

  随着清洁生产、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环保治理水平和厂区环境美化不断迈上新台阶,“花园式工厂”建设已成为企业生态文明的靓丽名片。

  “今年,我们投资4700余万元,实施新增污水输送管道复线、压型厂噪音治理等环保项目。”方大炭素负责人说,通过环保设备升级改造、开展环境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对标整改提升,将进一步提升厂区环境质量,续写“花园式工厂”绿色新篇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