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积厚成势向未来
——“我们这十年·陇南”系列报道⑥
康县王坝镇福坝村
陇南成县机场
亮化后的陇南夜景
“5·12”主题公园
兰渝铁路
十年征程,日新月异;十载春秋,硕果累累。
便捷的交通,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空气清新的湿地公园,整齐划一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村……
十年来,陇南成县机场建成通航,8条航线通达北上广深等13座重点城市;兰渝铁路建成并开通复兴号动车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73公里,居全省第三;工业互联网试点取得积极成效,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全面完成……
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栉风沐雨,287万陇南儿女不负韶华,以“不服输、敢打拼”的劲头奋发作为,一路奋进,绚丽蝶变。
“铁公机”齐发力,跑出陇南“加速度”
发展交通,联通外界是陇南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也是陇南彰显区位特色优势,实现经济后发赶超的必然要求。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把加快交通运输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市交通建设蹄疾步稳,“铁公机”各线路齐发力。
一条条公路蜿蜒穿行,一座座桥梁拔地而起,一条条新航线不断开辟,它们见证着陇南大地上的历史变迁,诠释着陇南交通运输的“加速度”。
踔厉昂扬、奋斗不息。2013年底,武罐高速正式建成通车,结束了陇南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陇南交通发展从此进入“高速时代”。2014年,成武高速建成通车。至2021年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9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1.49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573公里。
2017年,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为陇南加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8年,陇南成县机场建成通航,结束了陇南没有航空运输业的历史,为陇南南下川渝、东进陕西、北上兰州、西连九寨开辟了天路。
……
通村路、县乡路、省道、国道、高速、铁路、飞机场……陇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汗水和智慧编织了一个个便捷的交通网络。
“前些年,乡亲们种养的农特产品想要出山,需要人背马驮才能运到镇上售卖,道路坑洼不平,少不了磕碰,卖相不好就卖不上价,现在路通了,果子一熟就现摘现运,干什么都方便!”说到通村公路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武都区桔柑乡贺家坪村村民潘贵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道路通,百业兴。交通网络,在大大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改变了陇南未来发展的定位和格局。
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陇南建设成为甘陕川接合部新的交通物流枢纽,并绘出更为明细的交通网络图——连接东西、贯通南北、覆盖城乡、公路铁路机场配套、陆运航运水运协同的立体交通网络;“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城乡配送”的现代化物流运行体系。
方向既定,乘势而上。今年以来,新一批重点交通项目正在谋划或推进……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环境优美的如画线条正在陇南大地上交织成网。
城乡蝶变焕新颜,绘就陇南“新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改善民生福祉为出发点,狠抓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市区、县城、小城镇、美丽乡村“四位一体”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在城市建设上,实施城市双修、美化亮化工程,高标准建设城区公园绿地、地下管廊、市政道路、污水治理等项目,争取实施国家海绵示范城市项目,加快城市河道、湿地、湖地、林地的保护治理;启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回迁房、智慧安防小区、绿色社区创建、电梯加装改造、智慧停车场等项目建设。
2021年全市182个小区7251户老旧小区改造,已全部开工建设;2022年全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30部,已完工5部,在建17部。
2022年873户棚户区改造任务,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468亿元。截至6月底,已开工建设587套,开工率67.24%。
城如人,贵有品。如今,漫步在城区的大街小巷,绿树成荫为行人带来丝丝清凉,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生态湿地公园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数据显示,至2021年年底,全市新增绿色建筑25.34万平方米;全市绿地面积达到1763.0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1.24%。
城市建设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也如火如荼。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上,陇南坚持生态理念、传承历史文脉、突出地方特色、彰显时代精神,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示范引领、梯次推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分层次、多模式、全域化推进,让一大批贫困山村变身美丽乡村。
此外,为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陇南大力推进“风貌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等,开展拆危治乱,按照村庄规划,重点对路、水、厕、沟、塘、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建设。
十年前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居环境“脏、乱、差”的康县王坝镇福坝村,在美丽乡村建设大潮中,村内交通、水利、绿化生活污水处理、水源地保护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成为集康养休闲、旅游观光、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多元富民产业示范型美丽乡村。
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栉风沐雨,见证城乡面貌的蝶变。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绿色新城,到一个个向阳新生的美丽新农村,陇南儿女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描绘了一幅幅城乡建设的美丽“新画卷”。
惠水润民心,按下水利建设“快进键”
陇南,隶属长江流域,两江八河穿城而过,流域面积2.79万平方千米,水利资源得天独厚。
漫步在陇南大地上,一条条灌溉水渠在田间纵横交错,滋润着花椒、橄榄、玉米等农作物恣意生长;一个个自来水管道进村入户,让人民群众吃水难、吃水差等问题成为过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新时代水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陇南牢牢把握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这一定位,保护性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全市水利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针对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在“两江一水”沿岸和徽成盆地,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特色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半山干旱区,大力发展管引、集雨水窖等“五小”水利工程,为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产业提供服务。
针对频发的暴洪灾害,陇南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加大江河治理,建成1341.1公里堤防,治理河段1317.65公里。同时,建成了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全市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2017年陇南市全面建立河长制,2018年在全面建立河长制的基础上,又全面推行湖长制,建立了由市、县、乡、村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河湖长的“双河湖长”领导体系,配套设置河湖警长、社会监督员、保洁员,四级河湖长体系全面建成。
随着一系列水利措施的有力实施,陇南在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73.4平方千米,梯田面积316.9万亩,谷坊6975座,完成沟头防护1038道,初步治理程度达76.9%。年减少土壤侵蚀量252万吨,年新增水源涵蓄能力16332万立方米。
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融,彰显一个铁的事实: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当下的陇南,正以铿锵的步伐行走在防御水事灾害、安全高效供水、保护长江上游生态、打造城乡优美生态景观、营造特色秦陇巴蜀山水文化氛围的大道上。
十年砥砺奋进,换来成绩斐然。未来十年,陇南,必将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走向更美好未来。
文/陇南日报记者 海秀芳 图片均为陇南日报记者冉创昌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9月07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风光”事业成为陇原经济发展重要支撑
- 2022年09月07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通渭:“搬”出幸福美好新生活
- 2022年09月07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进伟大时代 谱写崭新篇章
- 2022年09月07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我们这十年】“平凉蓝”绘出城市最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