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营商环境篇:
栽好梧桐树 引来百凤栖
记者 胥富春
眼下正是玉米收获季节,平凉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最新收购信息:玉米收购价1.4元/斤,比周边市场高出大约7分钱,而且水分≤35%均予以收购。据公司总经理石宜澎介绍,公司全年计划收购玉米80万吨,平凉市玉米面积有限,除种植户自用外,总的可收购量约为30万吨,缺口50万吨还需从市外周边地区收购。
国维公司年加工150万吨玉米生产淀粉项目位于平凉工业园区食品深加工产业园,占地面积307亩,计划投资15亿元,分两期建设。已经建成的项目一期完成投资10亿元,年加工玉米80万吨,生产淀粉60万吨。公司去年12月8日开始试生产,今年前8个月共生产玉米淀粉20.35万吨,生产玉米蛋白粉、玉米胚芽等副产品7.78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约8.9亿元。
国维公司淀粉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壮大了我市工业基础,也带动了玉米种植,增加了农业效益。而这一项目从最初洽谈、签约到落地,全过程仅历时252天,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项目快速建成投产的一个典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坚持招引落地一盘棋,外招内聚一齐抓,成功引进了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大项目好项目,招商引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成功引进联想、中交建、山东能源、东岳集团、东方希望、牧原集团、苏宁易购等“三类500强”企业,实施了灵台电厂、低阶煤低碳高效清洁化综合利用一期、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崆峒区125兆瓦分散式风力发电、平凉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崇信县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基地、崆峒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处理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招商引资的规模、质量和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招商引资工作聚焦“3659”发展思路和千亿元奋斗目标,围绕九大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引进了上海硕电电子科技、宁夏永润集团、内蒙古优然牧业等一批大企业,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第28届兰洽会全市签约合同项目102个,签约额387.2亿元,创近年来新高。至目前,已开工75项,到位资金41.6亿元。
全市上下重商安商亲商富商理念不断增强,对广大客商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围绕加快发展、服务发展,各有关部门大力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制,努力将“店小二”精神、“保姆式”服务渗透于招商工作的各个环节,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60%以上,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一般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120个工作日以内。
全面推行惠企政策“不来即享”制度,制定出台了《平凉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二十条》《平凉市招商引资项目市级奖励办法》,从土地、电价、财政奖补、金融支持、人才引进、基础设施配套、科技创新等方面对投资者给予支持奖励,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增强投资者信心。大力推行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管家+保姆”式服务,提供从企业开办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全周期服务,最大限度促进项目快落地、早投产。
去年新冠疫情出现初期,仅用10天时间建成了蓝康医疗防护物资生产线,创造了工业项目建设的“平凉速度”。甘肃蓝康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全面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帮扶民营企业制度,目前全市共有231名市县级领导联系帮扶非公企业331户,共收集梳理企业困难问题274个,已解决130个,正在解决126个,落实其他帮扶措施56个,全市基本实现了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联系帮扶非公企业“全覆盖”。泾川县、崇信县、庄浪县、平凉工业园区同时建立了科级干部联系帮扶非公企业制度,工作成效明显。
持续深入开展“千企调研纾困”“千人进万企”行动,紧盯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强中小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权益保护等重点工作,市工信局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办、市科技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等单位,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着力整治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采取“一企一策”着力解决营商环境建设中企业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痛点卡点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全市范围内中小民营企业开展调研,收集整理影响企业发展问题线索,并将问题线索及时转办、协调解决,组织民营企业季度座谈会,努力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提供良好服务。
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放宽准入门槛、理清“证”“照”功能关系、提升服务水平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让更多投资人、创业者轻装上阵。今年前8个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2812户,完成个转企362户,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已累计达141752户。
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坚决纠正各类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确保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包容审慎监管、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使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落实“两清一免”清单,实行“首违不罚”。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当前,全市上下正通过强化举措、推进改革,进一步优环境、提服务,积极打造一流投资洼地,朝着更好的营商环境目标迈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9月08日临洮县“三个突出”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 2022年09月08日嘉峪关市全面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 2022年09月07日华池县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 2022年09月07日渭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