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从舟曲到兰州新区,我们搬到新地方,住进新房子,生活迎来全新的开始。”国庆节前夕,随着甘南州舟曲县峰迭镇、东山镇等9个乡镇272户1009名地灾避险搬迁群众顺利入住兰州新区西岔园区新康村,甘肃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安居,是民生之要。人民群众住有所居、乐其所业,就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安居梦”,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让陇原群众生活更好。
舟曲县地灾隐患区群众搬迁前的居住条件。
甘肃生态环境脆弱,地理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高发易发。由于监测、预警、避险到位,2021年甘肃交出地灾人员零伤亡的优秀答卷。
在这份民生答卷中,地灾避险搬迁工作成为一道“必答题”。
2022年,甘肃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对涉及甘南州、陇南市、临夏州、平凉市、天水市、金昌市、庆阳市、定西市、白银市部分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4400户群众实施避险搬迁工作,并将该工程列为省委省政府十件为民实事之一。
将好事办实,将实事办好。年初,甘肃成立工作专班,出台《关于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各地乡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动员,开展摸底调查。
按照“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区落实”原则,省自然资源厅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会同各级各方全力协作,统筹安排资金,对照任务清单,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群众避险搬迁。
面对疫情影响和财政压力,甘肃明确“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降,为群众办实事只增不减。”
舟曲搬迁群众入住兰州新区。
为了减少地灾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甘肃对每户搬迁群众补助10万元。除此之外,每户财政贴息贷款不超过5万元,贷款利率不高于贷款基础利率,同时做好抵押担保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省、市、县财政按8∶1∶1的比例贴息五年。
“过去住在山上,生活极不方便。如今搬到兰州新区,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不愁了。”站在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公园内整洁的安置房前,搬迁群众的脸上写满幸福。
按照“成熟一批、搬迁一批”的要求,甘肃紧盯时间节点,确保重大隐患点的群众在“七下八上”主汛期前完成了搬迁。
安置点周围,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村道四通八达,一座座温室大棚排列有序。住宅区里餐馆、商超、卫生服务站、社区管理站、物业管理处等便民服务场所一应俱全……如今,各地移民在兰州新区的家,都已成为他们的心安之所。
为了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生活好”,相关市县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全力做好随迁子女就近入托入学、适龄劳动力稳定就业、户籍医保社保转移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搬迁群众原承包地承包经营权不变,舟曲搬迁到兰州新区的群众,还可享受人均2亩水浇地的“福利”。
兰州新区承接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新康学校。文中图片由省自然资源厅提供
改善生活条件,还要高质量发展。甘肃把地质灾害搬迁与生态移民、乡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土地整治等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安置区规划设计科学、风貌符合各地实际,杜绝“千篇一律”,凸显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
甘南州舟曲县2257户、陇南市宕昌县和礼县共500户、临夏州东乡县500户……截至目前,全省为民实事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400户已全部签订搬迁协议,搬迁入住3081户,占搬迁任务的70.02%。
精准识别,有序组织,政策落地,配套到位……随着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落实,群众搬出大山,在新家园里安居乐业,夯实了甘肃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基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10月09日【喜迎二十大 陇原新作为】护健康暖人心,我省20余万妇女接受“两癌”免费检查
- 2022年10月09日【喜迎二十大 陇原新作为】办好“关键小事” 温暖万千师生
- 2022年10月09日【喜迎二十大 陇原新作为】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甘肃省全面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
- 2022年10月08日【喜迎二十大 陇原新作为】高效绿色与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赋能 ——写在首趟中欧泥炭班列入甘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