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薯都”定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干旱少雨,山峁沟壑纵横,曾以“苦瘠甲天下”著称。恶劣的地形和迥异的温差环境,反而成了马铃薯育种和生长的优势资源。
作为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岗位的岗位科学家,甘肃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白江平教授,长期致力于马铃薯抗逆遗传与新种质创制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从研究马铃薯开始,便与定西的这片土地结缘。当看到定西马铃薯从“土豆豆”变成“金蛋蛋”,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白江平由衷地高兴。但他发现,老百姓种植的马铃薯,品种还是比较单一。“要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还是要从品种上下手。要培养出好的新品种,应该从种质上着手。”白江平心里暗暗思考着。
从“种质”到“新品种”的改良,向来不是件容易的事。白江平首先想到的是寻找品质优良的马铃薯种质,拓宽马铃薯种植品种。随后,在农业农村部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马铃薯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团队(白江平团队)先后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耐旱抗病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共约300余份,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
白江平团队成员经过三年坚持不懈的试验与实践,定向选育出适宜定西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的新种质10余个,以解决我国马铃薯优质抗旱育种资源不足、基因库狭窄、育成品种不“优秀”的瓶颈,尤其针对甘肃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面临缺乏旱作条件下产量高、商品性好、专用性强兼具优良品种的实际生产问题。此外,还建立了高通量表型与遗传分析体系,解决了马铃薯抗旱育种中评价体系落后的问题。
白江平团队对马铃薯探索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步,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后,该团队一刻也来不及停息,随即投入到下一场“战斗”——培育新品种。
如何高效利用引进资源,聚焦早熟高产、抗逆、高淀粉、高干物质等农艺性状和品质特征,利用杂交手段,培育获得目标性状优良的新品种?这又成了摆在白江平教授面前的又一难题。而这对于一个年轻的马铃薯团队来说无异于“娃娃学走路——跌跌撞撞”。在经历了多次的尝试、失败、再尝试之后,该团队也逐渐找到了方向。
“人心齐,泰山移。”为同一个目标携手共进,为同一个梦想合作共赢!
在甘肃省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团队与定西马铃薯研究所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合作研发了马铃薯脱毒基础苗壮苗快繁技术,形成了从“母株选择--初检--茎尖剥离--快速扩繁--终检--脱毒试管苗”的技术标准程序,制定了脱毒基础苗快繁技术标准。同时,针对脱毒种薯雾培繁育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从改良种薯繁育设施条件、贮藏环境,开展雾培繁育营养液配方,提高繁殖系数。开发低成本、高产的原原种生产基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针对国内外目前对高效低成本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迫切需求的实际,研究创新出脱毒种薯繁育技术,建立了高效低成本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完善了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评价技术。此外,不同性状的品种杂交工作也在有序地推进中,目前进展良好。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在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种植。种质资源匮乏、品种单一是限制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马铃薯优质高效种薯繁育体系的建立和抗旱高产高淀粉种质的培育对于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如今,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团队在取得一定成果后,正在新征程的研发路上。征途漫漫、使命昭然,白江平教授和他的团队正走向马铃薯“良种”育种的又一个春天。(冉旭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10月19日膜下滴灌栽培为西北旱区马铃薯增产添双翼
- 2021年11月10日爱心口罩送师生 新冠无情人有情——兴业银行兰州分行抗疫行动走进农大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