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从牛产业到产业“牛”——华亭市推进红牛产业链发展走笔

 2022/11/07/ 09:50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朱玲

从牛产业到产业“牛”

——华亭市推进红牛产业链发展走笔

  记者 朱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乡村振兴指明的前进方向,让养牛大户马建军心潮澎湃:“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发展,给咱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马建军的信心源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好前景,更源于当下产业振兴的新气象。近年来,华亭市立足红牛产业特色资源和发展优势,大力实施“育种扩繁、强龙延链、规模提升、饲草保障、品牌营销、绿色循环”六大工程,通过政府引领、企业发力、农户参与、市场带动,全力推动红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不断书写着“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的生动画卷。

  在华亭市马峡镇罗马寺村的青贮玉米地里,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马建军正在将青贮玉米秸秆打碎装车,送往养殖场青贮窖进行储存。作为翔美鼎农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他连日辗转在养殖场和农田之间。

  “我们年初和农户签了订单,收购饲料点对点到地里来,省时又省力。”马建军说,“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今年一吨玉米收购价是400元左右,政府还对收贮全株玉米每亩地补贴108.67元,好几个农户连明年的订单都签了。”

  要想养好牛,草料是关键。去年以来,华亭市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大力推广实施“粮改饲”种植技术,让秸秆青贮成为肉牛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既有效解决了畜牧养殖饲草问题,又实现了丰产增收的“双赢”。目前全市种植自然草地11.57万亩,建成青贮窖2万立方米,年产优质饲草达35万吨。

  肉牛养殖,最大的问题就是粪污污染,而秋收后秸秆回收又成了困扰。粪污利用的绿色循环农业模式,正好完美解决这“两大难题”。

  走进上关镇育农有限责任公司一间牛舍,一排排红牛悠闲吃草,叉车来回忙着运输饲料,有机肥生产车间,翻抛机正在轰隆隆地工作。公司负责人米玉龙难掩喜悦:“我们养殖场肉牛已扩大到154头,种了 200多亩粮改饲玉米,有机肥生产线也投入使用,今年可加工产出优质有机肥3000吨,可以说是初步实现了绿色循环发展。”

  据米玉龙介绍,公司建立了肉牛养殖基地、精粗饲料车间、有机肥加生产车间,收获的玉米秸秆经过青贮池发酵后成为肉牛的“营养餐”;基地里的牛粪运送到车间加工成有机肥,为土地提供绝佳的养分;“加餐”后的农田产量更高,种出颗粒饱满的玉米又成了牛的“美餐”。

  “肉牛饲养+玉米种植+有机肥生产”穿起了一条完整的循环产业链,在华亭,这条牛产业的“金链子”还在不断拉长。

  东华镇银泽有机肥有限公司实施“绿色循环”工程,建立“肉牛—有机肥发酵—种植基地—肉牛”的种养生态循环链条,年可消纳畜禽粪污8000余吨,生产有机肥3000吨。目前华亭市规模化养殖场均有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9%。

  柳拴虎是河西镇建沟村的农民。以前的他养牛都是“单打独斗”,2020年11月,村上成立绿鑫源养殖专业合作社,他第一个果断加入。合作社采取“政府补贴+合作社投资+农户自筹”的形式,全面实行标准化建设,双面奶牛养殖棚、挤奶室、青贮池、消毒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牛喜迁‘新居’,环境好了,养殖省事了,关键是连长膘都快了。”柳拴虎笑道。

  柳拴虎的喜悦是华亭红牛规模化养殖成果的有力见证。华亭市以开展培育万头产业强镇、千头重点村、百头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头养殖大户的“万千百十”行动为抓手,盘活现有养殖场区资源,新建改扩建人畜分离养殖小区,引导养牛户“退户入区”,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养殖迈进。

  “‘万千百十’行动开展以来,全市累计建成肉牛养殖场(小区)28处,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发展千头以上养牛村35个,百头以上养牛场(社)47个,10头以上养牛大户1680户,规模化养殖率达5%;2021年底全市肉牛饲养量达10.58万头。”华亭市畜牧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永栋介绍。

  养得好更要销售俏。地处陕甘交界的神峪乡,农贸市场交易活跃,牲畜交易市场肉牛年交易量在2万头以上,年交易额达1.5亿元。

  除了在交易市场上出售,当地的红牛还会供应到华亭宏源公司。作为华亭及周边县区的牛产业龙头企业,公司注册了“愣娃”清真熟牛肉品牌,成功入选“甘味”农产品,申报认定3000头肉牛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和1500吨无公害牛肉产品,产品远销陕甘宁及北京等20多个市县。

  在加工上,宏源公司严格按照“平凉红牛”屠宰分割规范流程,宏源牧业建成肉牛屠宰、分割生产线各1条,年可屠宰肉牛2万头,生产牛肉5000吨。并与北京紫光园餐饮公司签订了年均供应平凉红牛优质牛肉1000吨的协议。发展直销、专柜等实体经营,实现牛肉“出村进城”,有力提高了牛产品效益。

  从饲草种植到科学养殖,从种养结合到产品加工,华亭这条不断延伸的红牛产业链条,正迈出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奋进步伐。

  谈及未来红牛产业发展,华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郑安国信心满怀:“我们将对照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加快冻配改良及质量安全提升、优质饲草全产业链示范园、育农有机肥生产线、肉牛副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园等24个产业链项目建设进度,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让这条红牛产业链为群众带来更加红火的‘牛’日子。”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