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兰州新区:小蘑菇走出国门 新康村致富路更宽

 2022/11/25/ 10:03 来源:兰州新区报 记者 姜波 见习记者 白祎炜

兰州新区:小蘑菇走出国门 新康村致富路更宽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题学习会议上,新康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建军再次将这段话一字一句地读给20多名党员干部听。

  “党的二十大让我更加坚定了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看着手中已经落实就业的人员名单,村干部韩新昌的目光变得愈发坚定。

  初冬时节,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双创基地的食用菌日光温室里温暖湿润,38岁的王百兰正麻利地拾掇着一朵朵香菇,“一个月4000多元的工资,让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因家乡自然环境恶劣,随着甘肃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启动,王百兰一家来到了新康村,在老家平时只做做农活的她,开始很担心就业问题。但在村党总支的帮助下,王百兰很快就被介绍到一街之隔的现代农业双创基地工作,“是党让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不仅要就业,更要就好业。王百兰手中的小蘑菇已经开始出口海外。今年8月30日,随着一辆辆满载鲜品香菇的冷藏车从现代农业双创基地缓缓驶出,12吨香菇通过青岛港出口至日本东京。此次首发,不仅标志着兰州新区食用菌第一次走出国门,也体现了现代农业双创基地良好的发展势头,更让新康村的村民们有了新的奔头与念想。“装在车里的好几箱香菇都是我摘的哩!”回想起这一幕王百兰自豪地说。首发之后,平均一周有3至4柜的香菇直接发往日本东京港。

  除去食用菌产业,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双创基地还集中打造药材育苗、果蔬种植、农产品加工生产、农产品商业贸易、冷链物流、科研培训、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产业发展拓宽了周边村民的致富路。

  小蘑菇变成大产业,靠的不仅仅是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还有新康村源源不断的劳务资源。

  “双创基地吸纳了项目周边村民及舟曲避险搬迁群众,并通过农技培训将他们培养成食用菌产业工人,目前已解决就业350余人,其中新康村的就业人数较去年翻了一番,达190余人。”兰州新区秦东佳沃农产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学成说。

  小切口打开大局面,小举措撬动大革新。新康村锚定保障搬迁群众就业目标,坚持以“双创基地”、新区现代农业公园为载体,以新区农投公司、秦东农投公司等农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及劳务输出。仅今年就组织专场招聘会8次,开展食用菌种植、家政服务技能培训45期,培训人员达3000人,解决2568人上岗就业问题,鼓励支持124家搬迁家庭在安置区就地就近创业,真正让搬迁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业。同时,积极申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400万元,并入股秦东农投,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好铺垫。

  年终岁末,新康村又有了新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我们村将一以贯之,积极围绕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这一目标,通过开展村庄公共区域环境改造提升、数字乡村建设、特色产业规划,做好村里2023年工作计划,继续把稳定就业作为承接搬迁安置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基础和关键。”王建军说。

  (记者 姜波 见习记者 白祎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