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资源优势 深挖区域特色
——武山县精心打造法治文化新品牌侧记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余碧波
今年以来,武山县立足资源优势,深挖区域特色,强化品牌创建,探索打造“法治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普法”的发展新格局、新模式,建成一批具有武山地域特色的生态旅游、乡村示范、历史文化“法治联动圈”,已成为群众“八五”普法宣传教育新阵地,更是全县法治建设新品牌。
“法治文化+旅游”串点成线
“在武山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法治宣传牌、法治文化长廊等,法治宣传文化氛围非常浓厚。”这是前不久去武山游玩的秦州市民李佳最直观的感受。
武山县司法局积极谋划探索,依托县城至龙台、滩歌镇油菜花海等旅游线路,将法治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法治文化+旅游”普法全新模式,形成旅游线路法治文化长廊,创建“法”“景”融合法治长廊“新高地”,以“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武山”为主线,涵盖“法治理念”“法治典故”“法治人物”板块,集休闲娱乐、法治教育于一体,将法治文化融入村民生活和游客旅游观光之中,让群众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文化熏陶。目前可见雕塑、景观石、法治公益广告、法治文化标识等106处,全长约35公里,年均法治教育受益人数可达20多万人次。
在洛门镇刘坪、龙台镇马年、桦林镇兰沟、榆盘镇鲁班、温泉镇河湾等31个村,建成法治文化阵地,方便群众学法用法,普法宣传教育实效明显。在四门、杨河等乡镇,组织1650名村(组)干部、“法律明白人”等行业治理标兵,进行观摩交流,发挥示范引领、典型带动作用。
“红色文化+普法”连线成片
武山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党史资源。近年来,武山县不断加强红色资源与法治文化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依托费家山毛主席故居、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馆、刘坪支部等丰富的红色资源,谋划搭建“红色文化+普法”模式,实现法治文化阵地与红色资源共建共享,讲好红色故事,传播法治力量。沿武山县境内310国道、铁路沿线人居密集地,途经洛门镇刘坪、桦林镇兰沟、鸳鸯镇费山等11个村的红色足迹,在红色文化广场、长征主题雕像和红色文化展厅,深度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各类法治元素。结合“主题党日”“红色课堂”等活动,领导干部示范带头,1366名公职人员分批次开展红色教育,接受法治熏陶,努力使尊法学法用法在武山蔚然成风。
此外,武山县司法局与县教育局、各学校紧密配合,有计划、分批次引导组织3200余名中(小)学生,参观“红色文化+普法”教育基地,把法治文化阵地办成了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的又一课堂。
法治文化沁润人心
“环境美,生态好,邻里也和睦,让人特别有安全感。”榆盘镇河程村村民管喜红说,现在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武山县司法局始终秉持“一乡镇一特色、一村一风景”理念,会同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职能部门,坚持把民主法治建设与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平安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有机结合,法治示范创建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施,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群众生活其乐融融。
强化法治实践,组织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注册培训709名“法律明白人”,培育认定172户“农村学法示范户”,乡村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持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今年复核、新推洛门镇郭台村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龙台镇董庄等2个省级和城关镇渭北、龙台镇马年等3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建设影响力不断提升。
通过法治赋能乡村治理,如今的武山,一幅法治氛围浓厚、乡风文明和谐、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12月08日天水:“云端”普法进校园 法治护航伴成长
- 2022年12月07日甘肃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让新时代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更加“有规可依”
- 2022年12月05日让宪法之光照亮法治之路——甘肃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
- 2022年12月05日甘肃省268万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法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