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逐梦田园织锦绣——嘉峪关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2022/12/20/ 16:07 来源:嘉峪关日报 记者 朱玲

逐梦田园织锦绣——我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玲

  道路四通八达、产业生机盎然、群众安居乐业……我市“三农”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聚焦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一融合三转变”发展目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一幅产业兴旺、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治理向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产业为基 筑牢发展根基

  走进塔湾村的院落场间,村民们正忙着将菌料打包,装成一个个平菇棒,一垛垛菌棒整齐排列,村民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塔湾村平菇产业是我市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剪影。

  我市按照因地制宜、做优特色、厚植潜力的原则,围绕“一融合三转变”,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面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努力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以“种业、蔬菜、奶业、生猪”为主攻方向,调优产业结构,构建以精细蔬菜、现代畜牧、经济林果、休闲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同时,我市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规划“三个万亩”生产基地,示范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建成新城村千亩高原夏菜种植基地、石桥村百亩鲜食水果玉米种植基地、长城村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和万头种羊场,增强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

  “品牌叫得响、质量过得硬、市场反响好”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我市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甘味”农产品品牌申报和推介宣传,动员企业参加“甘味”农产品北京推荐会、兰洽会、全省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等展会,借助“嘉酒优购”“美天生鲜”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联动促销,持续扩大农产品影响力。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带动农户2354户。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行动,完善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系统,稳步推进市级示范性合作社和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工作,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3家、市级9家),达到“五有”标准的农民合作社198家。

  夯实基础 补齐发展短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

  和美乡村,“美”是题中应有之义。房前屋后花草掩映,竹篱随油路延伸,农家庭院白墙黛瓦,与远处的祁连雪山遥相辉映……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促进农村环境升级。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巩固户厕问题整改成果,健全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垃圾清运、检查评比、资金保障等长效机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引导农民养成“勤打扫、重保持”的良好生活习惯。

  冬日的午后,在文殊镇河口村六组,村民们围坐一起,唠家常,聊变化。农户康丰智切实感受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

  走进康丰智的家里,茶几明亮,桌椅整齐,后院里随处堆放的砖、砂石和常年累积的柴草杂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地砖后墙。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河口村的村民们在自家后院里种起了花草和农作物,绿油油的农作物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为农户增加了一份额外收入。

  石桥村村民张建权也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者,2020年之前,张建权夫妻二人悉心种植着12亩梨园,每年卖梨收入不足2万元。2020年在石桥村百亩梨园景观区项目建设的影响下,他对自己的梨园进行了翻修改造,兴办起了果木烧烤园,现在年收入突破10万元。

  “以前只是想着怎么把梨卖出去,根本没有产业发展的思路,村上鼓励整治环境卫生,刚开始我还不理解,在镇村干部的积极指导下,我才有了发展产业的思路。自从建了这个烧烤园,我对未来发展越来越有信心了。”张建权笑着说。

  乡风文明 推进乡村治理

  冬日清晨,旭日东升。冯家沟村村委会小广场热闹非凡,大家迎着冬日的朝阳,踏着欢快的节奏翩然起舞,饱满的精神,整齐的动作,舞出了幸福的节拍。这支队伍就是冯家沟村“田园乐”文艺队。

  随着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业余爱好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广场舞的队伍中,跳广场舞成为他们最便捷、最贴心的健身方式。过去在冬闲时节,村民们几乎不出门,打打牌、邻里街坊坐在一起拉家常是大家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可是自从“田园乐”文艺队成立之后,村民被广场舞这种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方式吸引,踊跃加入到“田园乐”的队伍中。空闲了大家聚在一起穿上鲜艳的服装随着音乐快乐舞动,或是研究学习新舞蹈。大家都说,心态年轻了,人也精神了。

  春风化雨时,花开遍地香。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塑魂”。

  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培育“孝老饭庄”“时间银行”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用身边鲜活的典范和生动的事例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在观蒲村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罗榕和她的姐妹们用平时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攒下的积分,在超市里兑换着心仪的物品。虽然兑换的物品不多,但大家却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是一种鼓励,更是对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种肯定。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三镇持续开展各类创评活动,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充分利用三镇(社区)综合文化站、乡村记忆馆、乡贤馆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教育培训、实践研学等活动,实现镇村文化资源共享。创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文化五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绘制美丽乡村文化墙和全民阅读等各类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百尺竿头扶摇上,千帆竞发勇者胜。如今,放眼雄关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产业兴旺了,村子更美了,村民富裕了,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