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孙文鹏
在制度体系建设上做好衔接;在科技创新上做好衔接;在主体培育上做好衔接;在“三大体系”建设上做好衔接;在人才支撑上做好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制度体系建设上做好衔接。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建立“巩固”“衔接”长效机制,完善干部帮扶、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东西协作帮扶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机制,推动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务实合作持续巩固。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巩固”“拓展”“衔接”工作实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倒逼责任落实。
在科技创新上做好衔接。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作用,采用“产学研”“农业+科技+基地”发展模式,在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和新模式等科技成果有效供给方面抢占“丝绸之路农业带”科技制高点,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试验推广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科技引领示范村(镇),培育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科技主体。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制度机制,解决创新动力不足问题。加大农村企业科技扶持力度,结合地域实际,出台支持县域科技创新成果直接享受扶农政策的措施,优化农业科技型企业发展环境,切实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村企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进程,着力提高农产品达标率和出口率。
在主体培育上做好衔接。突出主体创新,大力帮扶农业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高度重视农村企业发展规划设计,调整农村经济组织结构,重塑乡村发展格局,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企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用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建设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市场+农户”带动增收模式,以点连线、以线带面、以面扩容,推动形成农业产业大集群。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户综合效益。采取多种形式盘活农村集体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在“三大体系”建设上做好衔接。产业体系方面,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改革创新耕地承包制,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和撂荒地整治力度,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深入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三项改革,将农村集体、农民的“死资源”变为“活资产”,让村集体和农民群众享受到入股分红收益,进一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切切实实让农民富起来。用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特色产业培育向“优、大、精、外”方向发展,支持“技术型、加工型、出口型”特色产业,突出“集中性、大面积、高标准、严管理”目标,加快产业基地建设。生产体系方面,改造农业农村经济组织,对家庭农场进行企业化改造,鼓励城镇工商资本投资农村现代种养业,支持民营企业在乡村投资建厂,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鼓励引导农村“能人”独立或者联合创办规模经济实体,农户合作创办经营公司。经营体系方面,发展市场农业、创汇农业和商品农业,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提高企业加工率、商品率、出口率,建立“市场+企业+政府”驱动机制,加快建立直销农业经营体系。
在人才支撑上做好衔接。积极构建“技能提升+学历提高+职称评定”的全方位人才成长通道,拓宽高素质农民发展路径。坚持稳定性资金投入,用于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科技创新技术研究或示范项目立项。出台针对农业从业人员特别是职业农民的参保缴费补贴政策,把高素质农民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就业政策,扩大农业类专业招考比例,让农业成为热门专业、农业人才有用武之地。
作者为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