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公共资源 缓解城市停车难
——平凉中心城区智慧停车服务项目实施两年追踪调查
记者 秦玉龙
所有停车位、停车场停车半小时内免费,路边泊车位夜晚停车免费……记者获悉,自平凉中心城区智慧停车项目上线运营以来,已累计运营智能化停车泊位6000余个,有效解决了广大车主“停车难、难停车”的问题。通过智慧停车信息化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路侧停车泊位日均周转次数由1.3次提升到9.0次,最高周转率25次/天,停车“一位难求”的局面得到了极大缓解,车辆停放井然有序,道路交通环境也得到改善,特别是在商超、医院、学校等车流密集场所,路边停车位得到了充分的盘活,市民交通文明意识持续提升。
近日,记者漫步在中心城区的大街小巷,看到一排排汽车沿路边停车泊位整齐有序地停放,原来车辆侵占人行道停车、停车场乱收费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些都得益于精细化车位智慧管理新模式的大力推行,曾经“车位少、停车难、车乱放”的城区多条路段,如今干净整洁,全路段畅通无阻。
为啥要上马智慧停车服务项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平凉中心城区“停车难、停车秩序混乱”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截至2020年底,中心城区小型车保有量约12万辆,年度增幅约1.5万辆,每天的车流量约6万辆,节假日约8万辆,而各类停车泊位仅有5万个左右,停车供需矛盾突出。
在智慧停车项目实施前,中心城区尤其是商业区车位经常停满,道路路侧及人行道车辆停放秩序混乱、停车量大。由于没有统一管理,部分单位及开发商随意圈占人行道公共资源设置停车场,城市道路公共资源变成了免费的停车场,大多数沿街的商户长期霸占门前公共资源停车,甚至有些“僵尸车”在路边一停就是几个月,而且不按秩序停车,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市容市貌及市民出行,群众意见很大。而与之相对的是,商业及住宅配建的地下车库大面积空置,据调查大多数小区地下车位空置率高,多数车主为了图省钱不愿意进地下车库,有些车主即使有地下车位,但为了图方便也长期将车在路边停放。路侧及人行道停车秩序混乱,成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乱点”和“难点”,迫切需要规范化的管理。
为充分发挥平凉城投集团建设城市、经营城市的作用,2019年10月,市住建局授予平凉城投集团中心城区公共区域停车泊位特许经营权(经营期限为2019年10月10日至2029年10月9日)。2020年6月,崆峒区政府与平凉城投集团签署了中心城区公共区域停车泊位特许经营协议,依托特许经营协议,平凉城投集团组织实施了平凉中心城区智慧停车信息化系统项目,该项目实施范围覆盖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分三个年度实施。项目建设包括路内路外停车泊位管理、停车诱导、移动支付、手机APP客户端于一体的“平凉市智慧停车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中心城区公共区域停车泊位进行一体化管理,停车位智能化改造采用了“地磁+POS机、高位视频及封闭道闸系统”的综合方案,依托智慧停车信息化平台建设了智慧停车指挥中心,主要功能为前端设备的管理、故障处理、远程协助、投诉处理等业务。项目于2020年8月开工建设,第一批道路停车泊位于2020年10月10日上线运营。
智慧停车服务实行政府定价,自运营以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凸显,停车位周转率明显提高,一些长期占用公共资源的“僵尸车”都选择了停车归位。根据智慧停车信息化平台统计的数据,车辆停放时长在30分钟以下的占50.24%,30分钟至1小时的占27.56%,3小时以上的占13.06%,大多数车辆都是短时停放。
如南环路阳光花园和聚贤嘉苑的人行道停车,项目实施前日均固定车辆停放约40辆,人行道和道路路侧几乎停满了车,行人无法正常通行,而且车位基本不周转,周边前来办事的群众无处停车。项目实施后40个停车位周转率达到7次/天以上,日均停车超过280辆次以上,以前长期占用人行道停放的车辆都进入小区内停车,公共资源得到了有效的盘活;世纪花园B1区门前的路侧停车泊位共40个,项目实施前每天停放车辆约50辆次,周转率极低,群众办事非常不方便。项目实施后日均周转率达到15辆次以上,每天停放车辆约600辆次,极大地方便了前来办事的群众;世纪花园B区周边柳湖路、桃园路、果园路等路段,道路路侧及人行道以前被小区住户及门店商户的车辆长期占用,多数市民由于无处停车而选择不去世纪花园周边就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商环境。项目实施后,该区域日常停放车辆明显减少,绝大多数商业门店普遍反映停车位周转率的提高直接带动了消费,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周边门店客流量和商户的营商环境。
盘活公共资源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日前,记者采访了平凉惠民停车场建设服务公司副经理马元,他表示,自从2020年10月份平凉中心城区智慧停车信息化系统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中心城区6096个停车泊位的智能化改造,“智慧停车”通过高精度、高性能运算与分析平台,通过对所有停车位进行平台整合,实现停车管理共融共通。智慧停车的“大脑”是大数据库的分析研判,精确查找存量停车资源,为广大车主提供“一键导航至车位”的无感停车、自动计时便捷服务。
他介绍说,车主只需关注公众号“平凉城投惠民停车”,或下载“平凉停车”APP,填写车辆信息认证,就可一键获取附近泊位导航、查询停车记录、在线缴费等功能,车辆停入车位时,智能系统自动识别车牌信息,同步记录停车时间,推送停车通知。车辆驶离车位时,同步记录出车时间,生成详细订单信息,推送至车主,并可用手机完成在线支付。智慧停车服务项目配套建成的智慧停车信息化平台,通过大数据收集、大数据整合和大数据分析,清晰地分析出现有路况车辆停放状态和车流量。运营2年来,停车位周转率明显提高,路边泊位停车周转率最高为25.45次,平均周转率8.46次,“智慧停车”利用市场价格杠杆,显著减少车辆长期占用车位现象,促进车辆流动,为真正有停车需求的市民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 对于停车服务公司来说,项目实施两年是用数据说话。而对于广大市民来说,“智慧停车”给群众带来的直观感受就是:停车方便了!市民刘赟清楚记得,两年前去新城区绿地广场、世纪花园周边购物、吃饭,想找个停车位至少绕着新区转三圈,而且还不一定能找到。有时图方便在人行道上停车还会被交警贴罚单,“一碗牛肉面瞬间涨到一百”这样的尴尬事情,想必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现在,他随时开车去都有车位可停车,方便多了。记者和新城区的餐饮店老板交流,他们反映好停车了,吃饭的人明显比以前多了。
马元举例说,2020年以前的虹光路、工贸巷,人头攒动、垃圾遍地、开车难行。两年后,那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路宽了、干净了,车好停了,占道经营不见了。这些变化都得益于近两年的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惠民工程和“智慧停车”项目,重铺了道路,改造了排污设施,安装了路灯,设置了交通标志,划设了收费车位。原来大家一提起就头疼的虹光路、工贸巷,如今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大变样。
中心城区原来的“肠梗阻”如南门北路,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眼下的南门北路乱停车的少了,以往堵塞的道路现在畅通了,以往驾驶员为了开车通过乱按喇叭、噪音扰民,现在也明显减少了,这些是人们直观感受到的,还有些看不见的习惯也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两块钱带来的变化不止于缓解停车难
市民李彬家住西郊,工作单位在老广场附近。两年前,他上下班基本上都是开车,因为停车免费。虽然老广场一带没有停车位,但一墙之隔的红旗街新风巷道路一侧可以免费停车,有时候喝了酒不开车,在那里一停放就是一两天。自从路边停车泊位开始收费,他每天上下班开车光停车费就要16元,于是他不再开车,选择了绿色环保低碳出行,要么乘坐公交车上下班,要么早早起来步行上班。
“智慧停车”的顺利运营,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出行方式的改变。以前人们习惯于自己驾车出行,无论路程远近、无论天气好坏,导致路面车流量大,高峰期一个红绿灯路口得等近十分钟才能通过,再加上车位紧张,走哪停车都困难,为了争一个车位,驾驶员常常发生口角,驾车出行往往伴随着无奈、抱怨和生气。如今,停车收费的价格杠杆调节作用凸显,没有必要驾车出行的情况下,人们选择了步行上班或者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既锻炼了身体,又省下了堵在路上的时间和驾车带来的各项费用。选择低碳出行的人多了,上下班交通拥堵现象也得到了缓解。同样间接改变的还有住宅小区院内、地下车库车位使用率的大幅提升,长年停放的“僵尸车”也不见了,大大缓解了路面的停车压力。
思路一变天地宽,能叫城市换新颜!小小两块钱,带来的变化远不止这些。
极大改善了城区交通环境。据调查,世纪花园B、C区、金江新城等小区的地下车位停车率明显提高,世纪花园B1区共有地下车位1330个,项目实施前地下车库的日均停车量不足400辆,项目实施后车位逐步达到饱满状态,大部分车辆都从路边停车位转移到了地下车位,道路公共资源被充分释放,道路交通和人行通道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市容市貌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如虹光路、新民南路、世纪花园B区周边这些原本交通秩序混乱的路段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曾经的脏乱差典型如今成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样板。
实现了停车管理智能化。建成了平凉中心城区智慧停车信息化平台,在公司自营的各类停车场(泊位)实现停车泊位智能化管理,利用现场检测设备采集的数据在后台形成了详细的车流量、经营情况的数据分析,有效辅助了运营管理工作。同时,系统配套研发了手机 APP及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可以为车主提供停车位查询、车场导航、移动支付、历史记录查询等全流程自助服务,极大方便了车主出行停车,社会反响良好。马元展望,未来如能逐步将中心城区各类停车场(库)的数据接入平台,实现“全市一个停车场”,在方便车主出行的同时,可以让行业主管部门实时掌握全市的停车泊位数据。
有效经营了城市公共资源带动了就业。通过市政公共资源特许国有平台公司经营,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一方面改善了城市停车基础设施,未增加政府财政负担,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停车流向,提高了车位周转率,进行了市场化经营城市有益探索,另一方面为近200名低收入人群提供了就业岗位。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12月19日镇原县着力破解“停车难”问题
- 2022年11月29日修订版《兰州新区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出炉
- 2022年11月25日整治“小车位”护航“大民生” 兰州市今年建设项目将配建停车位约2万个
- 2022年11月17日治管理顽疾 解出行难题 ——嘉峪关市停车设施建设管理“一难两乱”专项整治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