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实施“八大工程”助力畜牧业高质量追赶发展
每日甘肃网1月4日讯 据定西日报渭源报道 2022年,渭源县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以养殖业为牵引,聚力打造秦祁河流域畜草产业经济带,实施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八大工程”,全力构建党建引领畜牧产业发展新格局,有效推动全县畜牧业高质量追赶发展。
实施“良种提升”工程,健全良繁体系。积极引进紫花苜蓿、饲用玉米等优质牧草品种,全面推广以萨寒、杜湖为主的杂交改良组合和以西门塔尔为主的冻配改良技术。全县建成牧草良种繁育基地3600亩,肉牛冻配改良点20个,年均杂交改良肉羊5万只以上,冻配改良肉牛2万头以上,培育省级种畜禽繁育场3个,扶持千头良种牛繁育场1个,扶持万头三元杂交仔猪繁育场1个。
实施“总量增速”工程,做大养殖规模。构建“以大户为支撑、规模场为引领”的畜禽养殖体系和“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全县发展规模养殖场(小区、合作社)401家,规模养殖户达到6032户,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0.12万头、53.21万只、21.99万头、566.68万只。
实施“草业提质”工程,保障饲草供应。积极推广饲草优良品种和丰产栽培技术,建立紫花苜蓿、粮饲兼用玉米和燕麦三大优势种植区,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优质牧草规模化种植。全县种植优质饲草24.97万亩,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40多万亩,青贮窖达30万立方米,牧草种植、收贮机械达2.9万台(套),年窖贮微贮、裹包青贮饲草达40万吨以上。
实施“粪污利用”工程,促进绿色发展。积极推行“种草养畜、粪污还田”的循环利用模式,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和装备的改造升级,采取以草换粪、以肥换草等方式,实现畜禽粪污有效利用。全年建成有机肥厂4个,有机肥年加工量达到2万吨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1%以上。
实施“延链补链”工程,做活加工流通。按照“集中屠宰、分割上市、品牌营销、冷链运输”的思路,实行肉制品细分割、精包装,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投资2000万元在北寨镇建成大型牛羊养殖活畜集散地1个,全县畜禽交易市场达到5个。生猪定点屠宰厂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进入设备安装环节,牛羊肉分割包装生产线建设项目已完成前期手续。
实施“疫病防控”工程,守牢安全底线。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原则,每月开展免疫补针,全面做好春秋两季动物集中免疫工作,规范开展畜禽免疫抗体监测、奶牛“两病”检测,有效防范应对疫病风险。
实施“机械推广”工程,提升机械化水平。引进适宜山地小地块作业的覆膜、播种、收割机械,全县饲草种植、加工机械累计达到2.9万台(套)。建成机械化养殖场和示范基地10家,组建饲草加工服务队20个,全县畜牧综合机械化率达60%。
实施“科技兴牧”工程,加快科技创新。与甘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牛羊品种选育、多胎繁殖等科技攻关,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引进、转化和推广。成立牛、羊、猪、鸡、草、疫病防控6个技术服务团队,建立了“科技人员服务到场、良种良法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技术服务机制,年均培训畜牧从业人员1万人次左右。章晓峰 尔润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12月21日定西市打造优质产业链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 2022年12月20日项目建设引领定西市畜牧业高质量追赶发展
- 2022年11月17日定西市多举措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 2022年11月02日嘉峪关市切实筑牢畜牧业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