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绘就现代农业好“丰”景——张掖市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综述

 2023/01/30/ 08:35 来源:张掖日报 记者 陈海

绘就现代农业好“丰”景

——张掖市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综述

  记者 陈海

  隆冬时节,在广袤的张掖大地上,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一派忙碌,一台台挖掘机、推土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进行平田整地、开沟铺路、埋管挖坝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为现代农业发展“培根夯基”,奏响“冬忙序曲”。

  各温室大棚内,红色的西红柿,紫色的茄子,绿色的辣椒、黄瓜、西葫芦等蔬菜长势甚好、果实满枝,葡萄、草莓、火龙果、人参果、雪桃、柠檬、百香果等鲜脆欲滴,菜农果农们有的忙着打秧支架,有的忙着施肥浇水,有的忙着采摘装篮……农业技术人员纷纷深入田间地头、大棚圈舍,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跟踪服务防治病虫害,干群齐心热火朝天“忙农事”,共同发力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这是我市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可喜成果,也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2022年以来,我市立足“一屏四城五区”发展定位,以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为目标,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全面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签订稳定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分解下达粮食、小麦、大豆种植面积、产量等生产指标,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分区域、分品种将下达的粮食面积、产量,带任务、带位置逐级落实到镇、村、社和种粮主体,落实到地块,具体到作物。2022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29.75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省上下达计划。

  积极争取提升粮食产能项目资金6.07亿元支持粮食生产,落实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政策,列支专项资金2350万元支持小麦种植,每亩补助20元至350元,涉及农户32710户,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和流转大户1133家,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85亿元,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盐碱地治理、测土配方施肥等工作,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448.8万亩。按照“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97.9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面积289.4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166.4万亩。储备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上报新建项目31个37.8万亩,改造提升项目30个32.95万亩,全市耕地利用保护水平逐步增强。

  优化提升农业特色产业——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农业生产基础,围绕黑河沿岸优势农业、沿山冷凉特色农业、戈壁荒滩设施农业三大产业带,建设现代种业、肉牛奶牛、优质蔬菜、专用马铃薯、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六大功能区,打造现代种业、绿色蔬菜、张掖肉牛、优质奶业、戈壁设施农业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聚焦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现代种业高地,坚持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做强现代种业产业集群,推进优质玉米制种基地竞争性配置,今年落实各类农作物繁制种面积143.05万亩,其中玉米制种109.48万亩。14户企业在张掖设立总部、区域总部或结算中心,投资92亿元的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和临泽县玉米制种产业园开工建设,为进一步做强做精现代种业奠定基础。

  做优做靓绿色蔬菜产业,以高原夏菜、反季节蔬菜、加工蔬菜、制种蔬菜为优势种类,以露地蔬菜、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为生产模式,建设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绿色蔬菜产业集群,落实绿色蔬菜种植基地95万亩,建成万亩以上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2个、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生产基地18个,建成蔬菜加工企业29家、加工蔬菜成品5.6万吨,特色蔬菜种植和产量均居全省前列。无公害高端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成为张掖“硬核标签”,深受市场青睐,不仅远销粤港澳、京津沪和东南亚、中西亚等地,也让张掖人民彻底告别冬季食物“老三样”的历史,“菜篮子”越来越丰富。

  做大戈壁设施农业集群,用好戈壁荒滩、沙石地等资源,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依托海升、春禾农业、神农菇业、前进牧业等头部企业,以连栋玻璃智能温室、塑料双膜智能温室、工厂化食用菌、双面保温钢架大棚、连栋钢架大棚、单体钢架大棚6种设施结构生产模式为主导,发展面向粤港澳、京津沪和东南亚、中西亚的高端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达18万亩,食用菌产量达6.77万吨,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戈壁设施农业集群。

  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酿造、种子、蔬菜、肉牛、奶业、马铃薯、食用菌、肉羊、生猪、特色林果10条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绘制产业图谱,分产业梳理产业链项目,谋划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链上项目77项、总投资247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不断完善。紧紧围绕保供给、减损耗、降成本、强产业、惠民生,聚焦鲜活农产品产地“最初一公里”,围绕蔬菜、水果、马铃薯、中药材等鲜活农产品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累计建成果蔬保鲜库193万立方米,静态储存能力达38.5万吨,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能力不断增强。

  累计培育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267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种植面积达182.08万亩,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和种植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张掖玉米种子、张掖肉牛、高台辣椒干、肃南牦牛等8个农产品获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张掖肉牛肉、张掖海鲜菇荣获2022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旅游示范村31个,市级专业旅游村80个,中国丙级旅游民宿2家,星级农家乐300余家,4个村、2处景观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现代新村”等殊荣,休闲观光农业多点开花。

  巩固完善农村经营体系——引进龙头企业7家、培育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1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86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7322家、家庭农场9640家,2022年新认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7家、合作社示范社56家,新申报省级合作社示范社92家、国家级示范社8家,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壮大。全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166.56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154.97万亩,规模经营单位4450个,主要用于发展玉米制种、马铃薯、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农村土地流转秩序进一步规范。创新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12个市级试点村注册成立公司18个,实现公司营业收入1162.52万元,带动六县区58个村注册成立公司50个。2022年上半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825.82万元,村均收入8.16万元,村集体经济基础不断夯实。

  积极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托管作物类型由玉米制种向小麦、马铃薯等作物拓展,托管形式由“耕、种、防、收”单环节向多环节、全程托管服务转变。甘州区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60个典型之一,张掖市新大弓农化等5个典型入选全省2022年农业社会化服务20个典型案例,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一幅现代农业发展的壮丽蓝图在广袤的张掖大地铺陈开来,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