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解码诗词大会亚军背后的文化基因

 2023/02/04/ 20:59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柳娜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柳娜

  2月3日晚,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现场,来自平凉市静宁县的农民工朱彦军一路过关斩将,一举捧得亚军。他的励志故事被多个平台转载传阅。一时间将盛产“名人”的平凉再次推到大众眼前。

  此前,泾川文汇淘汰了北京国安,爆出了堪称中国足球史上最大冷门,为平凉争得荣誉。当时,“泾川文汇”“甘肃平凉”成为百度搜索的热门词,有关新闻报道阅读量达到6亿多人次。

  平凉此番为何能出诗词大会“全国亚军”,为何一直自带流量体质?这份坚实的内核力量如何造就?

  解码一:千年诗脉今流长

  自《诗经》《楚辞》到汉乐府,自唐诗宋词到明清诗,中国几千年诗词的传统源远流长,诞生了一批又一批诗词大家和诗词名作。在华夏古国光华四射的文明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的平凉,理所当然地要受到中国千年诗风的浸润、浇灌与熏陶。在这片诗意盎然的土地,人们不仅爱诗、写诗,还将诗意贯注进日常的生活。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们前赴后继,浩浩荡荡在这里挥就了无数篇名篇佳作。李白在《赠张相镐》中,写下了“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这样的诗句,一股豪气直冲胸臆;杜甫在《寄高三十五书记适》中,写下“主将收才子,崆峒足凯歌。”令人感奋。李商隐写于泾川的《登安定城楼》,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据显著地位。谭嗣同的《崆峒》,写尽崆峒山的山之高和山之奇,天地浩然之下充盈其间,成为历代咏崆峒诗词的压卷之作。

  诗人们与平凉的绵绵不绝之情,不仅成就了这方水土与诗歌的千载情缘,而且赋予了平凉本土诗人以足够的营养,催生了他们的灵感火花,丰富了平凉的文化底蕴。平凉文化学者李世恩对平凉历代诗词颇有研究。他说,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人过从甚密、多有诗文酬唱的牛僧孺,钟情于诗歌创作,写下了《席上赠刘梦得》等,被收入《全唐诗》。诗学李贺,尤以词闻名于世的牛峤,被誉为“花间词派”的重要词人之一,其婉约艳丽的词风受到词学界的普遍关注。颇有儒将之风的吴玠,不仅工书,且擅长诗文之道,在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中留下了传世佳作。特别是一代才子赵时春,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华章,被明代著名文学家李开先称许为“文首南宫选,名高北斗先”,开平凉诗歌创作的高峰时代。清以来,平凉涌现出一大批在甘肃有影响的诗人,特别是乾隆年间的女诗人江瑞芝的出现,打破了关陇地区女性诗人长期沉寂的局面,被后世评为“至性缠绵,韵成天籁,赋物颇工”。陇上著名诗人王源瀚著有《六戊诗草》六卷,被陇上著名学者慕寿祺激赏为“浅显易知,殆香山之流亚”。清代末年的受庆龙曾壮游天山,写下了《博达游记》诗集,被日本友人称赞为“慷慨悲歌之士”。

  诗言志,歌咏言。三千年的日月星河,这座古老的城市见证过雨打风吹的千古风流,栏杆拍遍的江山咏叹。

  源自千百年来的文采风流绵延至今,对生活的关注使平凉现代诗歌显得更为动人,老一辈诗人姚学礼、邵小平、师榕等对西部的书写,彰显了平凉风骨;当下活跃的中青年诗人根植平凉这块厚土,不断拓展新的写作领域:李满强、独化等笔下草木与萤火,弥散着人性的关怀;何小龙、富永杰、何泊云等从日常生活里采撷的诗意,闪烁着智性的光芒;马路明、陈宝全笔下“骑着自行车去唐朝”“长在苹果上的村庄等”,凸显着浪漫主义的气息:还有二月兰、彩虹、万万、雨歌等女性诗人对爱情的追寻与阐释……在平凉,诗歌与生活本身保持着一种舒缓的关系,诗人们从容地徜徉其中,俯拾点滴诗意。

  平凉诗词胜迹丰富。从古到今,活跃在平凉的诗词作者众多,诗词、诗歌创作队伍的规模庞大,人才济济。平凉的诗词、诗歌社团也十分活跃,诗词活动十分丰富。众多诗词名家坚守在这片诗词热土上,传承诗词艺术,不断推动新诗创作,培养诗坛新秀。

  解码二:诗词文化活动常办常新

  千年沉淀,诗歌已悄然进入平凉寻常百姓生活。

  平凉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居民李江,是一名外卖小哥,穿越整个城市送外卖的时候,他的怀中一直揣着一本诗集。等人时,他便会翻看诗集。突发灵感,就在朋友圈写几句。

  平凉的诗词文化,丰富了平凉人追求诗意生活的精神世界。  在崇信县锦屏镇赵湾村,热爱诗词的中老年人自发组成诗社,用诗词朗诵以及诗词创作的形式交流情感。“你们看,这是我昨天写的诗,你们给点评点评。”春节期间,村民李友亮拿出自己写的一首诗,与诗友们探讨。他还邀请诗友们共赴诗词雅集,一起吟诗词、行飞花令,庆祝新春佳节。 

  读诗爱诗“从娃娃抓起”,平凉各中小学将诗词诵读纳入学校章程。走进静宁一中,悬挂着诗词的教学楼里,充盈着绵绵诗韵,学校经常举办“传统诗词”沙龙,在诗意词蕴里品中华悠久文化,共赏河山之美、文人芳华。平凉市实验小学举行“诗文诵唱”活动多年,学生已经把吟诵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崆峒区实验小学每月都会举办古诗文背诵比赛,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古诗词的文化魅力,增强文化底蕴,丰富精神内涵。平凉五中举办“古诗文素养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平凉各个学校,经典诵读已成重要的一课。许多学校要求在每天的早读时间里,诵读包括古诗词、《三字经》《论语》在内的古文经典。此外,一些学校采取比赛、讲读、讲故事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生既不容易厌烦,又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与其他科目和能力的培养融会贯通,相得益彰。这些娃娃里面,有又多少个“小朱彦军”呢?

  在景区,诗词景点引人入胜。

  平凉素有诗词楹联配亭台楼阁的优良传统。走进崆峒山、柳湖公园、南山公园,诗词碑刻随处可见。平凉各景点景区充分发掘本土的诗词文化,将诗词相关内容融入景区建设的整体布局,恰到好处地成就诗词文化景观,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诗词魅力,受到诗词熏陶。目前,诗廊、诗碑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游客在参观时都会停下来认真品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腹有诗书气自华。”

  “平凉这方诗歌的沃土,给了我们生活的灵感和快乐。”

  人们对诗意生活的热爱,已融入血脉中。

  在平凉,澎湃的诗意在大地上一路铺展,凝练成这座城市的独特幸福底色和内在气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