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人物】从黄土高原小山村走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朱彦军的诗和远方

 2023/02/08/ 09:0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田丽媛

从黄土高原小山村走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

朱彦军的诗和远方

朱彦军获得《2023中国诗词大会》全国亚军。央视诗词大会节目组供图

朱彦军被授予“静宁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模范”荣誉称号。

朱彦军挤时间学习诗词、摘抄笔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努力过了,风雨过后必定有彩虹。”朱彦军的获奖感言质朴而真诚。

  2月3日晚,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只有初中文凭,来自平凉市静宁县红寺镇魏沟村的50岁农民工朱彦军,以一分之差惜败南航机长马保利,荣获亚军。

  新年伊始,朱彦军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五、第九、第十场连续过关斩将。凭借沉稳出色的表现,腼腆朴实的他在这场高手如云的诗词对决中,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与此同时,静宁乃至平凉都沸腾了。向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静宁县,更是掀起了诗词学习热潮。

  朱彦军,一名来自黄土高原小山村的普通农民,登上了诗词大会的领奖台。荣誉与赞许的背后,他有着怎样的诗意人生?又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他?日前,记者走近朱彦军,听他讲述诗和远方……

  埋下种子 从诗词中感悟生活

朱彦军和父亲一起讨论诗词。

  记者从静宁县城出发,一路翻山越岭,40多公里的车程行驶了1个多小时,最终到达他家对面的山头。

  外出卖玉米的朱彦军得知记者迷路,让邻居赶来带路。热心的邻居张东,一边带路一边打开了话匣,“我和彦军从小一起长大,他一直热爱诗词,小时候我们贪玩,他却总是抱着诗集看,没想到现在还上了央视,得了亚军,真是给咱长脸啊。”

  匆匆赶回家的朱彦军面带微笑,戴着黑色金属框眼镜,尽显儒雅。但与他握手时,他手上厚厚的老茧会提醒你,眼前这位中年人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

  走进他家庄院,不大的院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内电视机旁的新华字典和一沓摘抄着诗词的活页本摆放整齐。“平时在电视上看到喜欢的诗词就写下来,不会的字就查字典、看意思、标注拼音。”朱彦军笑着说。

  翻看活页本,字迹清秀,抄写着各种诗词,朱彦军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注。他说:“这个活页本特别方便,写的时候取下来,边边角角都不浪费,我还有好多本写好的都放在房里。”

  说话间,朱彦军的小学老师张文杰来了。“彦军上小学时就酷爱诗词,尤其语文非常用功,他写的作文引经据典、文采飞扬,几乎不用我修改。”面对记者,张文杰感慨地说道,“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彦军获得全国亚军实至名归。

  提及人生第一本课外书,朱彦军说是父亲的一本《唐诗100首》。这本书为幼年的他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门,也在他心底种下了一颗热爱诗词的种子。“小时候,在乡政府工作的父亲每月工资只有30元,但却舍得给我们买书订报,那些诗词类的各种书籍,陪伴了我整个童年。”朱彦军说。

  对朱彦军影响最大的人是初中语文老师李植林。“李老师爱好文学,经常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发表作品,我很崇拜他,经常向他请教。”朱彦军说,在李老师的影响下,他也尝试发表文章,并有文章见诸报刊,这对他是莫大的鼓舞。

  爱诗的人,生活中也充满诗意。夏天走在乡间田野,朱彦军会想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傍晚看见夕阳,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邂逅下雪美景,想到“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遇到月圆之夜,想起“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偶尔,兴之所至,朱彦军还会用诗词记录生活,记录美好。秋日风景如画,他写下“人行红叶黄花里,鸟飞蓝天白云间”。杏子黄时,他感慨“野花香,山果鲜。山村夏月赛江南。房前杏子黄,屋后苹果繁。风景似图画。爱煞农家庄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平凉,历史文化悠久,诗词胜迹丰富,是一片诗意盎然的土地。平凉市文联主席马宇龙说,在平凉,基层集聚着一大批像朱彦军这样的诗词爱好者,他们读诗、诵诗、写诗,每年都有诗歌作品在省内外知名刊物发表。诗意,已融进他们的普通生活。

  苦中作乐 从诗词中汲取力量

  朱彦军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

  “那时同村的少年外出打工回来挣了钱,见了世面,让我心里直痒痒。”朱彦军语气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

  初入社会的朱彦军,虽遭遇了一次次碰壁,但身边总有诗词陪伴。

  “每当面临困境,一篇篇诗词名作,总会给予我力量,让我重燃信心。”朱彦军说。

  疫情期间,朱彦军在朋友圈写下“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我都能守住岁月,待到春光灿烂之时!”以此鼓励亲友。他早已把诗词融入生命,用诗意激励人生。

  每到一个新的城市打工,朱彦军首先会找到当地的书店。几年前在厦门,每到下雨天工地停工,他都会一大早赶去书店,静静地看一整天书。

  “最让我难忘的是厦门外图书城,那里的书太多了。我每次去都会用便笺纸摘抄喜欢的诗词,回到工地再爬到床铺上誊写下来。”朱彦军说。

  这么多年来,买书读诗是朱彦军最大的乐趣,从旧书摊淘回来的诗词书籍,他视为珍宝,常常翻阅研究。

  平时在工地的晚上,朱彦军经常趴在床上学习诗词、摘抄笔记。“学诗词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温故而知新,即使是倒背如流的一首诗,隔一段时间不背也会生疏。”他说。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