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开展农民职称评定为乡村振兴赋能
全省已有2万余名农民取得职称
每日甘肃网2月15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2月14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我省持续开展农民职称评定为乡村振兴赋能。目前,全省已有2万余名农民取得相应职称,形成了一批有技术、有专长、有业绩、有认证的乡村人才队伍。
据介绍,我省从优化乡村人才职称评定机制入手,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上下联动、共同发力,持续为“农把式”“田秀才”“传承人”职称评定助力护航,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省人社厅积极发挥牵头抓总职能,先后制定出台《甘肃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办法》《甘肃省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价条件标准》《甘肃省特殊人才职称评价办法》等文件。在人员范围上,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村能源、农业机械化、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经营管理、农业环境保护以及民间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美术、工艺技艺等方面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农村实用文化人才和特殊人才,按照相应条件分别评定为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在评价条件上,对学历、论文、专业和外语等不作限制要求,重点突出能力、素质、业绩、贡献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带动产业发展、创新乡村治理、促进增收致富的能力,针对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型、服务型等不同人才特点,为“农把式”“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量身制定符合区域特点、产业特色和发展特征的评审标准。秦安县农民靳志强,从事林果业30多年,是甘肃省第一个“农民教授”。
充分考虑农民对职称政策不熟悉、评审材料不会报、答辩程序不了解等实际情况,各地人社部门强化服务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以农民在职称申报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变上门咨询、等待办事为面对面宣传、一对一服务,打通职称评审服务“最后一公里”。农村实用文化人才答辩采取线上视频交流、实践操作、技艺表演、业绩展示、模拟讲课等方式;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将答辩现场设在了果蔬大棚、农作物种植基地,让评委与农民走进菜地、果园、田间地头、牛棚羊圈,直观全面展示参评人员的专技水平和能力。
给农民评职称是为乡村赋能的措施之一,目的是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培养和开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下一步,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将结合实际,探索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取得职称的农民持续进步、不断提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9月06日2022年起甘肃省职称申报无需上传社保证明材料
- 2022年08月30日甘肃省从今年起在职称评审中开展社保比对
- 2022年08月24日甘肃省职称政策咨询电话公布
- 2022年08月23日2022年度甘肃省职称评审工作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