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共育“石榴籽” 真情浇灌“团结花”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综述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景春燕 张彬霞
团结催生希望,奋斗铸就辉煌。2023年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70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可喜局面,并荣获“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称号。
三月初,走进张家川县马关镇西部(肉牛)养殖示范场基地,放眼望去,6栋牛舍主体、干草棚、运动场遮雨棚和3座青贮池等设施已建成投入使用。养殖棚内,一声声牛叫不绝于耳,健壮的品种牛成群站立,小牛犊们在圈里调皮地跑来跑去,饲养员正忙着给牛添草喂水。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西部(肉牛)养殖示范场基地计划总投资5000多万元,目前已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50多亩的肉牛养殖场。园区现有牛存栏量150头,预计今年存栏量达到700头,第一批存栏牛将在六七月投入市场。
张家川县把马关镇畜牧产业园作为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先行区,按照“公司+村集体+农户”联农带农的模式,通过实施示范养殖、良种繁育、屠宰分割、熟食加工、冷链物流、疫病防控“六大工程”,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
畜牧业快速发展,只是张家川县以产业发展助推民族团结进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张家川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融合,围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坚持规划引领,拓展投资渠道,突出典型带动,持续整体推进,积极探索符合张家川县发展实际的乡村振兴路子,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4个特色产业、2个绿色产业、3大产业平台、2个十亿级产业、2个二十亿级产业、2个百亿级产业……张家川县坚持以产业提质增速为核心,通过数字化赋能、标准化提升、品牌化打造,带动县域经济提质升级。
“山里头陡不过大关山,川儿里干不干张家川。”一曲“花儿”唱出了祖辈们吃水的难题。而如今,这一难题早已随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不复存在。
在张家川县胡川镇仓下村的村头,有一口“思源泉”,不仅默默见证了百姓从“吃水难”到自来水直通入户的欣喜,还流传下一段回汉群众共饮一泉水,携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故事。
仓下村是一个回族村,与之毗邻的清水县黄门镇王店村是个汉族村,在过去吃水困难的时候,两村人的生产生活全靠着仓下村的这一眼泉水。“不管是回民还是汉民,都把这眼泉当命根子护着,两村人和睦相处,情深意长。”仓下村党支部书记马孝杰告诉记者,现在尽管有了自来水,泉水已不再是百姓的主要水源,但回汉群众的感情通过泉水得到了延续,两村人的关系依然很好。为此,两村人专门将这眼泉进行了修整,起名“思源泉”,意在通过饮水思源,新旧生活对比,提醒村民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好局面。
民族团结情既体现在各族群众的欢声笑语里,也展现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头巷尾。走进张家川县刘堡镇丰银村,乡村道路通畅,房屋整齐划一,村容村貌洁净……处处让人感受到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春风”扑面而来。
“尽管我们是回汉杂居村,但村民都团结得很,谁家有事情大家都抢着去帮忙。村里留守老人比较多,早上如果看到哪个老人没出门活动,都会主动去家里看一下。”71岁的村民王明老人感叹地说。这些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看来,这些变化得益于团结的力量。“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了一起,劲儿往一处使,就没有办不好的事。”老人动情地说。
正如王明老人所说,团结是发展的基础,而张家川县也将民族团结启蒙教育融入小学生的课堂中,让民族团结教育的花蕾在义务教育阶段精彩绽放。
3月14日上午,在张家川镇东街小学四年级3班的教室里,一堂生动的阅读课正在进行,阅读的主题是“团结合作”。在语文老师杨帆的引导下,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们争先恐后举手,积极发表着对“团结合作”的看法和理解。
“像这样以团结为主题的阅读课,每学期都会安排几节。”杨帆说,“学校在日常教学中,也会利用晨会、升国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形式,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成为国家课程内容的有效补充。”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作为一家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为一体的国家三级博物馆,近年来,张家川县博物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全面推进各民族的团结与进步。
“依托历史文物展、馆藏精品书画展、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展以及民族风物展四个展厅,通过举办一系列富有民族团结教育特色的社教活动等,讲述民族团结故事,向公众宣传民族文化,使公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张家川县博物馆副馆长李军说,博物馆还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文物图片流动展板,讲述民族团结故事,使群众对张家川县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播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种子”,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如今,生活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这片热土上的各族儿女,在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征途上,正深刻解答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的伟大命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3月10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甘肃省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效升级
- 2023年01月17日甘肃省14个地方和单位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称号
- 2023年01月04日金昌市发挥文旅优势助力民族团结进步
- 2022年12月30日平凉市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