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旅游

打卡临夏地质公园——八坊十三巷

 2023/04/11/ 16:26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 闫改琴

打卡临夏地质公园——八坊十三巷

以“老”带“新”打造临夏旅游新地标

八坊十三巷全景地图砖雕

红水河畔

省级非遗临夏雕刻葫芦

布满砖雕的街巷

传统民居

八坊民俗馆

盖碗茶广场夜景

大旮巷

  民族日报记者 闫改琴

  八坊是临夏人一个古老而温暖的记忆,十三条街巷印证了古河州城几千年的历史。正如去济南要看芙蓉街、去北京要看南锣鼓巷、去成都要看宽窄巷子一样,八坊十三巷也是来临夏必打卡的地方。在八坊十三巷,古色古香的街道、民居、巷弄充满了时光流韵,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络绎不绝,陶醉于这方小城独有的魅力。

  八坊十三巷是八座“坊”和十三条“巷”的统称,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景区现有古街巷长廊、80号民俗馆、64号手工艺馆、盖碗茶广场、红水河、人文生态巷、河州溯源巷、书巷、童趣巷、八坊味道巷等特色街巷和场馆。古典建筑群相对集中、民族文化风情浓郁,景区建筑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等建筑特色,堪称西北民族文化建筑的博览园和民族团结融合的“大观园”。景区内北寺龙影壁、大旮巷80号院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座古民居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坊十三巷的古街巷依然保持着传统建筑特征,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保留着传统生活方式,整个街区遍布着生活的烟火气息。置身其间,红水河穿巷而过,流水潺潺,如幻如梦,细观千年古河,感受独特韵味。作为古河州城的历史景区,八坊十三巷是丝绸之路各民族大融合、大交流的重要见证。随着城市化发展,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八坊十三巷逐渐蜕变成为临夏文化旅游新地标,如今,八坊十三巷不断丰富旅游业态,通过“文旅+”模式,已发展成为拥有商户近200家、公益性展馆9处的大型旅游集散场所。以河州美食、民族工艺为主题的商品琳琅满目,让每一处角落都蕴藏无限可能;以八坊民俗馆、手工艺馆、河州茶马司、八坊博物馆、八坊非遗馆为代表的公益性展馆鳞次栉比,让每一条街道都充满未知惊喜;以网红河、主题街,大型光影秀、实景巡演、民俗活动展演等为主的流量担当让景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进巷子,指示牌上统一印制着地质公园标识,沿着指示牌行走在独具特色的青石板路上,人群络绎不绝,精美绝伦的砖雕、古朴生动的铜雕、错落有致的园林、老胡同和四合院融为一体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让人目不暇接。纵横相交的街巷人烟稠密,各种美味佳肴、古玩藏品店铺汇聚于此,让千年古城的文化肌理深刻而清晰,也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这里得到弘扬和传承。

  在非遗馆,游客可以领略一个星辉璀璨、多姿多彩的临夏;在手工艺馆,可以深刻感受到朴实的原材料在手工艺人的奇思妙想下幻化出艺术品的精魂和神韵;在八坊小剧院,既能放松休闲,又能凝聚人气,让静态的文化变成动态的艺术……置身其间,心中不由升腾起一种历史特有的厚重感,举步之间给人一股想要溯古的冲动。

  想要了解八坊十三巷的前世今生,人文风情,民俗传统文化,一定要进“八坊民俗馆”,古称“大公馆”。大公馆位于大旮巷80号,原为显赫人家的宅邸,其风格与老北京四合院相近。内中正院4座,院中套院,院院相通,亭台楼阁,曲径回廊。正院之外,尚有后院、南院、车院、花园和库房。建筑群四周有高大围楼及哨楼,兼具军事防御功能,建筑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代表了当时临夏地区的建筑水平。

  到了八坊十三巷, 除了赏美景、看风俗,喝茶品美食也是一大乐事。油香、油馃馃、馓子、酿皮、凉粉、甜麦子、牛杂割、羊杂碎、鸡蛋醪糟、糯米枣糕、糖油糕等美味都是舌尖一绝,让食客们赞不绝口。

  砖墙黛瓦,青砖雕花,古朴的照壁,古香古色的门廊院落,美食的香味弥漫在空气里,让人美了眼,醉了心。八坊十三巷,给了人们一个可以暂时放空自己的空间,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仿佛都在默默讲述那过往时光里的故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