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旅游

打卡临夏地质公园——和政县万兽谷景区 探秘古动物化石的形成与挖掘过程

 2023/04/18/ 09:06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 马正兰

打卡临夏地质公园——和政县万兽谷景区

探秘古动物化石的形成与挖掘过程

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鸟瞰图

布氏和政羊化石

原址馆地质剖面

豕脊齿象牙化石

采洞标本储藏区

“生命回想”展厅

  民族日报记者 马正兰

  万兽谷景区位于有“陇上绿色明珠”“古动物化石之乡”“古生物的伊甸园”等美誉的和政县,2019年12月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由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地质剖面和国家地质公园主碑广场三个主要景点组成,是探秘、研学、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也是兰州至九寨沟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来到万兽谷景区,地质公园主碑映入眼帘,凸显和政化石“六项世界之最”和四大古动物群化石埋藏地层状貌,基座四周雕刻四大动物群生活复原画面,展现远古时期古动物群繁衍生息的场景。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地质剖面和国家地质公园主碑广场也是临夏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要探秘古动物化石的形成与发掘过程,首先应从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开始。该馆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螺旋状造型凸显“生命回响”主题。这里不光有超大型LED屏、原始埋藏区、三趾马动物群展区、采洞探秘光影沉浸式体验区、青少年科普活动区、标本储藏区等,全方位展示古动物化石原始埋藏状态和采掘过程,还可以通过图文说明、景观复原图、沙盘模型及声、光、电等现代数字信息化手段,了解青藏高原自3000万年前以来的演变历史及生态环境变化和古动物群的演替过程,目睹埋藏地的景象,用双手感触那过往生命的回响,思考古动物演化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感受当地古环境、古地理、古气候变迁……

  在土板展柜,感受闻名于世界的和政四大动物群,包括距今3000万年左右的巨犀动物群,距今1600—1200万年左右的铲齿象动物群,距今1200—500万年左右的三趾马动物群,及距今200万年左右的真马动物群,其中三趾马动物群数量最为丰富,桦林“万兽谷”是其代表性产地。

  在豕脊齿象展柜,有一对距今1900万年的豕脊齿象牙化石,长度分别是3.5米和2.9米,牙根直径均为24厘米。它的左下方是一颗豕脊齿象的臼齿,其体积甚至要比某些动物的头骨还要大,如果将它复原,当时的豕脊齿象到底该有多大?它一天进食的数量有多少?是怎样优越的环境孕育了这么庞大的动物呢?

  来到三趾马展柜,它的蹄子有三个脚趾,与我们平时看到的马的蹄子是不一样的,和政发现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储量和已采集的头骨化石标本数量均为欧亚大陆之首,超过了世界著名的三趾马动物群产地皮克米和萨莫斯。

  ……

  这些动物的化石到底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桦林原始埋藏区出露面积达1万平方米,化石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还有保存良好的化石采洞,是了解化石原始产出状态和采掘过程的最佳地点,万般好奇不如到采洞区亲身体验一下!这些采洞一般高0.7—2米,深6—300米不等,通俗地说就像陕北窑洞的挖掘,在洞中随处可见残留化石,在埋藏学意义上来说也极为独特,化石埋藏在黄褐色粉砂层中,化石层上面是红褐色为主的粉砂质粘土,看到的红褐色和黄褐色相间的原始埋藏区,俗称“红石板”。

  岁月被凝固成了化石,面对丰厚的自然之作,感受斑驳的风尘之重,走出采洞,相信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是一部地质的教科书,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搬山运洞的波澜壮阔和造物者运筹帷幄的鬼斧神工。

  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博物馆位于距今1100—500万年的红粘土层上,属于典型的未变保存,就是眼前这片神奇的红色土壤孕育了100多个物种化石,这么多古动物到底是怎么从繁盛到灭绝再形成化石的呢?从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形成的沙盘示意图就能直观了解。也就是说,呈现在你眼前的这片地质剖面是曾经历500万年沧桑岁月而形成的,“她”也是打开地学研究大门的金钥匙,来这里不仅看化石和原址,更能直观感受地球生物的演进轨迹,提升大家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