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推广“四新”模式 实现创新发展 灵台县加快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2023/05/09/ 08:3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景洁 杨刚

【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

推广“四新”模式 实现创新发展

——灵台县加快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景 洁 杨 刚

  近日,灵台县甘肃齐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展的红富士(苹果)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这是灵台县创新推动苹果产业发展的又一成果。

  近年来,灵台县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助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以建设国家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为目标,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四新”种植模式,加快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新模式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谷雨时节,走进灵台县独店镇冯家堡村红丰源家庭农场矮化密植园,整齐划一的果园一眼望不到边。

  果园负责人章宏岐种植矮化密植果园已有6个年头,回顾种果经历,他认为,过去种苹果管理粗放、技术含量低,效益不明显。

  2015年,章宏岐了解到矮砧园比传统乔化苹果园省水、省肥、省土地,机械作业更省人工。在多方考察调研的基础上,他流转了35亩土地,一次性栽植优质无毒矮化苗木,并全面落实病虫害防治、冬剪拉枝等标准化管理措施。

  “去年苹果产量高,价格也好,年收入近50万元。”说起苹果收入,章宏岐言语间满是喜悦。

  这只是灵台县果园建设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灵台县先后推广“乔改矮”和在乔化老旧果园行间栽植抗重茬矮化苗木两种模式,实现了稳面积、稳产量、稳效益。目前,当地采用抗重茬苗木建园1万多亩,采用蹲靠接、高接换优等技术改造更新老果园6000多亩。

  新品种促进产业合理布局

  时下,正是苹果树嫁接的好时机。灵台县万恒科技公司抢抓有利时节,嫁接果苗改良品种,为提升果品质量打下了基础。

  “这个果园种植富士苹果已有三年,今年以高接换头的形式,换上了以维纳斯、瑞雪等为主的新优品种。”灵台县万恒科技公司负责人王志军说,今年企业购买了品质佳、产量高、耐贮藏的瑞雪、维纳斯黄金、C17三类品种接穗共计12.8万个,将原有的556亩富士系列果园实施低位嫁接改造。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灵台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瑞阳、瑞雪、蜜脆、瑞香红、爱妃等新优品种。目前,爱妃、瑞阳、瑞雪三个新品种在灵台县栽植已经初具规模,果品销售价格较高,一级商品果的价格一斤15元左右。同时,在低效果园改造上,当地持续推广新优品种,逐步实现布局合理化、品种多样化、供应均衡化。

  新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效益

  在位于灵台县独店镇的优德隆老果园重茬更新改造示范园,一株株矮砧果树幼苗整齐排列、长势正旺,工人师傅驾驶着旋耕机正在清除果树行间杂草。

  “去年,公司对650亩矮化中间砧果园统一进行挖除,并按照重茬建园要求,选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及抗病性强的重茬砧木G935作为自根砧栽植建园。”灵台县优德隆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技术员董选介绍说,这种新技术不但破解了老果园更新不能重茬的难题,而且极大地缩短了挂果周期。

  理念要更新,人才是核心。灵台县采取顾问指导、兼职服务、项目合作等柔性引才方式,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组建果产业专家咨询团,为全县果产业发展“问诊把脉”。目前,完成试验田18个试验小区的布设,嫁接园区砧木8000多株,栽植新品种苗木1400多株,全员技术培训工作的启动和“十百千万”培训工程的开展,为当地果产业后续发展不断输送了各类人才。

  新机制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连日来,灵台县各地果农忙着开展春季剪枝、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果园管理工作。

  “技术人员每月都会来果园,根据果树不同的生长时期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培训,既提升了管理技能,也增强了我们种好苹果的信心。”独店镇冯家堡村果农章宏岐说。

  近年来,灵台县大力推行“行政+技术”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合理进行果园流转,鼓励本地大户承包创业,吸引外地客商和企业合作建办生产基地,论证谋划苹果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16个,概算投资12.72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产业链项目12个。

  同时,灵台县将果园改造提升和果园规范化管理提升等项目纳入项目库,培育绿色果品、齐翔、钰圣等链主企业以及众鑫、优德隆、皇甫等链上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全县果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