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大有可为的陇南电商——陇南市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2020/04/28/ 09:14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靳淑敏

  陇南处于北纬33°的神秘魔线,秦岭南麓,全市1000多万亩特色产业在这里与亚热带森林植物共生,孕育出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等众多特色“宝贝”。但受制于交通、物流、信息等瓶颈,长期以来大部分“宝贝”处于乡村集市提篮小卖、小商小贩收购贩运的低层次阶段,形不成品牌,卖不上好价钱,当地群众守着富庶的物产却难以转化为实际收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回望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回望走过的路,助农增收、摆脱贫困依然是陇南的重中之重;放眼西部乃至全国,工业经济的班车,陇南已经错过;立足远眺,2013年一次微博叫卖核桃的“星星之火”,让陇南找到了后发赶超的“蹊径”——电子商务。

  “如果采取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且还可能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市委书记孙雪涛深刻地认识到,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刚好可以把陇南农特产品经营分散、品种多、规模小、产业链短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扬长避短,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

  2013年陇南把电子商务确立为“433”重点工作“三个集中突破”之首,选择电子商务作为“先飞”路径,锁定突破方向。

  “电子商务非常适合在陇南发展,大有可为,从趋势上看也刻不容缓!”基于此,陇南发出“让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网络里的近在咫尺”号召。

  在陇南这样的贫困地区发展电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强大推力,着力破解思想观念保守、基础设施滞后、物流成本较高、电商人才匮乏、产业基础薄弱等制约电商发展的难题。

  不知道,那就加大宣传,逢会必讲,从领导干部到大学生村官、村干部、村民层层深入;

  无从下手,那就手把手教,针对不同的层次,从市、县、乡、村四级逐层培训;

  “我是当时参加培训后,才知道网上可以卖东西,没有其他办法,那就试一试!”张加成说。

  “试一试”,也正是愿意不断探索、学习的观念,为张加成和陇南试出了另一番天地。

  不会写字,那就查字典,手机设备跟不上,那就换手机,不会当客服,那就先学着在网上买东西,张加成这个50多岁的初学者,找到了自己的办法,有了自己的章程。

  正如陇南,电商从机制、体制,还是硬件、软件,开始全面铺路,全面加速!

  市县区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出台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

  为了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陇南聚焦25个特困片区,硬化通村公路,发展物流企业、快递服务站、村邮站;

  为贫困村铺设4G网络,解决贫困群众无法上网和上不起网的问题;

  自2013年武罐高速通车后,每年一个“小目标”,“成武”“十天”高速、“兰渝”铁路、陇南成县机场相继建成,陇南的特色宝贝从人背畜驮、坐板车到赶汽车、上高速,再到乘高铁、登飞机……

  张加成的苹果从线下一年卖200元,到现在一年能挣20多万元。

  “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箱苹果价钱翻了3番。这是出路,让大家都能把东西卖出去,卖个好价钱。”现在每天早上,张加成就开始他的淘宝直播,带着众多“铁粉”去看他家的苹果园,陪伴着他们上下班的同时,推销自家的农副产品,又让整个村早早地醒来,热闹起来!

  立于脱贫,让难题在发展中解决,圆群众对富裕的梦想。

  甘肃是全国最穷的地区之一,陇南是甘肃最穷的地区之一,这些“之一”叠加在一起,曾经让陇南远近闻名。

  摆脱贫困——仍然是摆在陇南面前的头号任务。

  在中国开展的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大决战中,陇南注定会因电商扶贫,留下自己独特的光辉印记。

  陇南发展电子商务的出发点是助农增收,最终目的是脱贫致富,与脱贫攻坚的最终目的不谋而合。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陇南开始尝试让脱贫攻坚插上电子商务的翅膀,探索出了符合贫困地区发展的陇南电商模式——“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百姓创业、协会服务、微媒营销”。

  2014年陇南市在甘肃省的支持下,向国务院扶贫办主动请缨,要求作为试点,为全国开展电商扶贫探路开道。2015年1月,国务院扶贫办正式批复,同意陇南作为试点市的请求。

  从提出电商集中突破的战略任务,到形成系统的电商扶贫路径和方法,作为电商扶贫的先行者,没有先例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探索、边前行。

  在试点中调整改进,陇南形成了电商扶贫方法上自成体系的总体性工作思路——“1333”发展思路。在实际工作中,围绕行政推动、市场服务、网络营销、网货品牌、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六大体系统筹推进。

  在全市贫困家庭中培养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

  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带动种植业、加工业和包装、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真正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科学推进精准扶贫。

  特别是在特困片区、贫困村,整合力量,建立驻村工作队“一对一”网店发展帮扶机制,在全市450多个贫困村设立了电商服务点。

  “脱贫攻坚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是稳定脱贫的基础。电商引领扶贫产业对接市场,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网店、产业、创业、就业、入股、众筹‘六路带动’的电商扶贫机制,成为全国唯一的电商扶贫示范市,这是陇南电商不同于其他城市电商的独特属性。”在4月14日召开的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工作会议上,孙雪涛这样说。

  在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平台上,孙海平刚完成一单花椒交易,“平均价格比起2013年前高出了不少,对花椒的价格,现在我们有了定价权。”

  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是甘肃省首家大宗货线上交易平台。自2016年在陇南上线后,入驻商家400家,市内203家,市外197家,2019年完成线上交易5亿元,带动线下销售12亿元;涉及花椒、油橄榄、中药材、茶叶、蜂蜜、小杂粮、白酒等多行业产业。

  线上线下互动、农户客户直通、增收增智并重的电商发展格局已经发挥着效应。

  “通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贫困户’的方式,我带贫的76户贫困户都已经全部脱贫。”今年近60岁的康县“山货大王”郑文山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跑一年比不上“双11”一天的成果。

  2016年9月,国务院扶贫办在陇南召开“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2016年10月,陇南获得“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殊荣,从试点到示范,电商扶贫在陇南率先破冰。

  陇南从“卖山货”到“能卖皆卖”,陇南的绿水青山、如画美景、厚重人文、独特民俗通过电商实现“热卖”,使陇南电商成为丰富多彩的网上“大卖场”。

  目前,已开发武都崖蜜系列、成县核桃系列等65类554种有创意、有市场需求、有标准的网销产品,其中469种产品取得相关资质认证,甚至把以前老百姓认为不值钱、没处用的玉米须、花椒籽都通过电商变成了网货,卖出了好价钱。

  陇南电商人紧紧抓住互联网和农村电商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的趋势,结合本地民俗文化和美丽风光的宣传,利用视频直播、网红代言、社交团购、电子竞技、扶贫众筹等多种手段,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融合、农旅融合、社会热点与电商营销融合的活动。

  最终造福了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农民群众。陇南电商扶贫助贫增收的水平,从2016年人均增收620元,增加到2018年的810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