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凉王沮渠蒙逊
资料图(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林茂森
南北朝十六国时期(301年-460年),仅甘肃境内就同时存在后凉、西秦、南凉、北凉和西凉等五个小国。其中定都张掖(后迁都武威)的北凉国,在卢水(即古弱水,今黑河)胡人(匈奴后裔)沮渠蒙逊的精心治理下,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物产丰饶,民盈国富,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一度成为当时北方的一个重要国家。
1 工于智谋出人头地
公元368年,沮渠蒙逊出生于张掖临松(今甘肃民乐县南古城一带),史称“卢水胡”。他们的先祖是祁连南山的小月氏,后归降匈奴族,授匈奴左沮渠(官名)衔,便以官号为姓氏,改姓“沮渠”。蒙逊少年时与汉族杂居,深受临松山下汉族文化影响,虽为匈奴后裔,却聪颖好学,博涉群史,颇晓天文,“才智出众,有雄才大略,滑稽善于权变”(《晋书·本传》),青年时为后凉宿卫臣事吕光,成为当地匈奴族中颇有威望的人物。
397年,后凉进攻西秦失败,君主吕光残暴无道,竟以败军之罪杀害了从征的沮渠蒙逊的两位伯父。当时,蒙逊觉得吕光昏昧骄横欲推翻之,遂以各部“会葬”两位伯父为借口,抓住雪洗仇恨的契机,与匈奴诸部落结盟,率万余人马起兵反抗吕光,攻破临松郡屯据金山(在今民乐县东南)。时任后凉将军的沮渠男成,得到蒙逊起兵的消息后,也从晋昌(今瓜州县东南)率数千人前来,与从弟蒙逊会合,并进兵建康(今高台县骆驼城),拥戴建康太守段业建立北凉国,推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自称凉王。
398年5月,段业遣蒙逊进攻后凉重镇西郡(今甘肃永昌西),时北凉将军皆持反对意见,独蒙逊极力赞同说:“此郡据岭之要,不可不取。”蒙逊遂率军引水灌城克之,将太守吕纯抓获。于是段业封蒙逊为临池侯。6月,后凉常山公吕弘弃张掖向东撤退,段业欲追击,蒙逊谏曰:“归师勿遏,穷寇弗追,此兵家之戎也。不如纵之,以为后图。”段业不从曰:“一日纵敌,悔将无及。”遂率众追击,为吕弘所败,多亏蒙逊相救,幸免于一死。段业叹曰:“孤不能用子房之言,以至于此!”段业将蒙逊比作辅佐汉高祖统一天下的张良,足见蒙逊用兵之奇异,智谋之高超。同月,段业筑西安城(今甘肃张掖东南),将臧莫孩为太守。蒙逊谏言:“莫孩勇而无谋,知进忘退,所谓为之筑冢,非筑城也。”段业不纳,不久为吕纂击败。
401年4月,段业忌蒙逊威谋,将门下侍郎马权取代蒙逊为张掖太守,蒙逊惮马权武略而怨之,便巧施离间之计,对段业说:“天下不足虑,惟当忧马权耳”,段业遂猜忌而杀死马权,除去了蒙逊的心头之患。在这种情势下,蒙逊隐惧段业不能容己,整天无所作为饮酒游猎,韬光养晦匿智图全。
段业是个儒素长者,虽胸有文才,但缺乏政治谋略,喜听谗言,且妒贤嫉能,尤其忌惮蒙逊的雄武与才华,有意与其疏远。401年5月,蒙逊欲联合男成推翻段业,遭到男成的断然拒绝后,蒙逊施计使段业错杀了男成。闻男成死,蒙逊又以段业残害忠良为口实,男成素有恩信,众皆愤泣而从之,羌胡多起兵响应,镇军臧莫孩率部众归附,比至氐池,众逾万余人。右将军田昂至侯坞,率骑五百归于蒙逊。6月,蒙逊率军至张掖,田昂侄子田承爱打开城门,段业身边的亲兵全都溃散。蒙逊杀了段业,夺得了凉地的统治权。
段业死后,在部下梁中庸、房晷、田昂等拥戴蒙逊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沿用国号北凉,定张掖为国都,改年号为永安。后迁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在弱肉强食的五胡十六国中,蒙逊争得了一席之地。从此,蒙逊励精图治呕心沥血,苦心经营北凉长达33年。
公元433年4月,沮渠蒙逊与世长辞,享年66岁,葬于元陵,庙号太祖,谥号武宣王,其子沮渠牧犍继位。439年,北魏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北凉灭亡。
始建于北凉的张掖马蹄寺
2 远交近攻稳固政权
蒙逊取得北凉政权后,四面受敌,政局动荡,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渡过难关,稳固自己的统治,蒙逊对外积极采取相机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对内采取团结部众励精图治强国安民的国策。
首先向强大的后秦统治者姚兴奉表纳贡,表示臣服,取得了镇西大将军、沙州刺史、西海侯的称号,暂时稳住了后秦对北凉的窥伺。北魏统一中原后,蒙逊“频遣使朝贡”。东晋刘裕北伐时,蒙逊遣舍人黄迅报聘益州,同时给东晋朝廷上表。取得了中原王朝的加封和支持,他便以东晋臣属身份,名正言顺地制命姚兴统治的后秦(今陕西、河南、甘肃等地)、李暠统治的西凉(今甘肃酒泉及新疆一带),秃发傉檀统治的南凉(今甘肃西南部、青海东北部),乞伏氏统治的西秦(今甘肃南部),西北的卑和、乌啼等少数民族部落。
411年2月,蒙逊攻克姑臧,俘获魏安人焦朗。10月,蒙逊迁都至姑臧称河西王,大赦境内。413年4月,蒙逊进围乐都,南凉湟河太守文支投降。再伐南凉并袭击西秦卑和、乌啼二部,大破之。415年3月,蒙逊举兵攻克西秦广武(治今甘肃永登),西秦王乞伏炽磐大败。417年2月,蒙逊遣将袭西羌乌啼部落,大破乌啼军,又击卑和部落,卑和部落投降。同年4月,蒙逊遣张掖太守沮渠广宗向西凉诈降,与西凉兵战于鲜支涧(今甘肃高台西南),李歆战败,蒙逊筑城置戍而还。次年9月,蒙逊再举兵攻西凉,收掠其粮谷,西凉主李歆闭城自守。420年7月,蒙逊施声东击西之计,以引兵攻西秦浩亹(今甘肃永登西南河桥驿附近)而进攻西凉,诱李歆乘虚偷袭张掖,两军战于怀城,李歆战败。次年正月,蒙逊率兵2万夺得酒泉。后图取西凉李恂据守的敦煌,兴筑长堤,用水灌城,将敦煌团团包围,致西凉灭亡。
至此,北凉尽占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金城、西平七郡。在东晋王朝的支持下,把疆域扩张到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一带,势力所及达于葱岭。鄯善王比隆入朝北凉,西域36国皆向蒙逊称臣朝贡,使北凉成为当时中国西北的一个重要国家。
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蒙逊为稳固北凉政权,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处心积虑,废寝忘食,连年征战,出奇制胜,可谓运筹帷幄,力挫群雄,肃清了周围的割据政权,有力地巩固了北凉的统治地位。
资料图
3 招贤纳谏扬善罚恶
蒙逊因受汉文化影响很深,且谙通执政之道,很重视修明内政,取得人民的拥护。他礼贤下士,破格罗致敌国贤德降臣委以军国重任,借以壮大自己的影响和声威,如杨统、张穆、文支等人,参与国家机要还主政一方;他大胆起用人才,求贤若渴,善于搜罗各民族饱学之士,不论胡汉惟我所用,北凉将军中有不少是汉族英杰,各族人才都乐于为他效命,还颁布《求贤令》:“养老乞言,晋文纳舆人之诵,所以能招礼英奇,致时邕之美。况孤寡德,智不经远,而可不思闻谠言以自镜哉!内外群僚,其各搜扬贤隽,广进刍荛,以匡臣不逮。”不拘民族地域招贤纳士,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一度时期北凉境内人才济济,治国理政行军作战的雅言良策层出不穷,使北凉治下的地域呈出上下和谐、政治清明、百废俱兴、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
在刚刚取得北凉政权时,蒙逊就“擢任贤才”,任用了段业遗留下来的许多旧臣,形成了“文武咸悦、百姓欢乐、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从而得到了上层人士的拥戴和辅佐。
蒙逊听说自己的两位伯父骄奢淫逸侵害百姓,人民怨声载道,痛心地说:“乱吾国者,二伯父也,何以纲纪百姓乎!”便马上下令处死他们。不仅如此,他还鼓励进言纳谏,对于违法乱纪、坑害百姓的行为严惩不贷。由于他能大义灭亲,严惩残害百姓的部族豪强,维护了法纪,赢得了人民的衷心爱戴。
421年1月,蒙逊率师二万,攻克西凉治所敦煌,西凉王李歆自杀,西凉亡。北凉军队在征伐中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不犯。攻克酒泉,得博学多才的西凉长史宋繇,遂任命为北凉吏部郎中,委以选拔人才的重任,蒙逊还在临终时把儿子沮渠牧犍,托付给宋繇辅佐。攻克敦煌,得通晓经史的敦煌人张穆,便提拔为中书侍郎,并把机密事务交给他处理。对西凉旧臣中的其他硕望名士,皆因才擢用。
4 励精图治发展经济
蒙逊取得北凉政权之初,由于战乱频繁,灾害连年,农时错失,地无产出,民无充囤,国无充库。为了尽快改变这种民不聊生,国力空虚的严峻局势,蒙逊励精图治,重视农业和牧业的发展,仿效中原王朝安民强国的为政之道,轻徭薄赋使农民休养生息,支持农民专力田亩不误农时;沿袭窦融经略河西时“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做法,鼓励西域胡商、中原商贾来河西交流货物,发展商业贸易。
蒙逊还颁布《劝农令》,鼓励百姓务农。翌年大旱,禾苗不生,蒙逊效仿汉武帝的“罪己诏”颁诏责己:“自春炎旱,害及时苗,碧原青野,倏为枯壤。将刑政失中,下有冤狱乎?役繁赋重,上天所谴乎?内省多缺,孤之罪也……百姓有过,罪予一人。”(《晋书·沮渠蒙逊载记》)《罪己诏》整慑吏治,亲民重农,使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百姓稷粟殷实牛羊成群,也使北凉实力不断增强。
402年,北凉与后凉交战失利,当时居于姑臧的后凉饥荒严重,户不仓粒,食不果腹,饿殍遍野。蒙逊非但没有乘人之危,而是不计敌国前嫌,宽厚仁怀心恤灾民,一次送粮万斛(合今3200万斤),赈救黎民百姓,聊补断炊之饥。在北凉同后秦的一次战斗中,蒙逊的儿子沮渠兴国被秦俘虏,蒙逊不惜送粮30万斛,以接济灾民赎回儿臣。蒙逊晚年,不惜重金大兴土木,广建寺庙开凿石窟,这些足以凿证那时北凉的富庶程度。
从这些史实可以看出,蒙逊采取了“罪己”劝农、“立法”重农的国策,使十六国时期北凉物产丰饶,民盈国富,在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超过了经济繁荣的中原地区。
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的骆驼城遗址
5 推崇儒释弘扬文化
蒙逊是一位卓有建树的历史人物,同时对河西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自己汉文化水平很高,又重视吸收和发展汉民族文化,尊崇儒学,敬仰硕望,创办学馆,校撰典籍,使北凉国内书写文字、日用器具、婚丧礼仪等尽依汉制,这些开明之举收到鲜明效果,不仅使北凉出现了文化繁荣的景象,也有力地推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
比如蒙逊征伐西凉攻克酒泉,在宋繇家中得书数千卷。他兴奋地感叹:“孤不喜克李歆,愿得宋繇耳。”他把得到大学士宋繇和数千卷典籍,看得比消灭西凉夺取李歆政权还重要。
又如蒙逊迁都姑臧后,于417年“起游林堂于内苑,图列古圣贤之像”,常宴群臣于堂,与群臣说论儒家经传。他在西苑修建“陆沉馆”,请西凉著名学者刘昞讲学授徒,著书立学,让文武百官皆北面受业,恭听刘昞讲学,还亲自前往慰问,称其为“玄处先生”,令儿子沮渠牧犍尊刘昞为国师。
蒙逊还令精通经传著有《十三州志》的敦煌人阚骃常侍左右,拜秘书考课郎中,经常咨询政事。曾给阚骃“文吏三十人,典校经籍,刊定诸子三千余卷。”(《魏书·列传·阚骃传》)其数量远远超过了整个北凉所译的佛教经典,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了很大贡献。
429年冬,蒙逊“复遣使至宋入贡”,除“献青雀头黛百斤”外,“并求周易子集诸书,诏并给之,合七十五卷。又就司徒王弘求《搜神集》,弘写与之。”当时西域通刘宋途中虽多有割据者阻隔,蒙逊尚求书若斯,可见其学儒之心切。他如此推崇儒学,礼敬仕贤,重用人才,对北凉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蒙逊不惟崇儒,还笃信佛教,优厚高僧,开凿石窟,兴建塔寺,校译经卷,普及佛学。400年,西晋中土高僧法显西去天竺(今印度)寻求戒律,至张掖时受到蒙逊优厚礼遇殷勤相待,不仅提供一切费用,还请法显在张掖“夏坐”,后来两人成为挚友。法显回国后撰《佛国记》,介绍了他与张掖公的交往:“沮渠蒙逊,文武兼才,礼贤下士,深得民心……欣于同志。”
412-425年间,蒙逊请天竺高僧昙无谶,来到姑臧传授佛学和译经,致使凉州佛教盛极一时。昙无谶先后与河西沙门惠嵩、凉州高僧道朗等合作,翻译《大般涅槃经》《大集经》《大云经》《悲华经》等十多部一百多卷,对中国佛教的广泛传播和普及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北凉时期蒙逊广召工匠,先后开凿了凉州天梯山石窟、肃南文殊山、马蹄寺和金塔寺部分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第272、275窟等石窟,成为河西文化的瑰宝。同时,扩大同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并以当地胡羌音乐、歌舞与龟兹乐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音乐《秦汉伎》,从而使西凉乐源远流长。
十六国时期佛教的传播,不仅培养了大批开凿石窟的技术人才,繁荣了宗教艺术,而且对安定社会,缓和民族矛盾,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沮渠蒙逊,这个匈奴族的英豪,经略北凉励精图治33年,他治下的张掖一带,呈现泽草丰茂,人口昌盛,府库盈实,繁荣富裕的景象,也为张掖“半城芦苇半城塔影”的历史风光奠定了基础。被其推翻的西凉主李暠称:“沮渠蒙逊,胡夷之杰;内修政事,外礼英贤;攻战之际,身均士卒;百姓怀之,乐为之用”(《资治通鉴》)。李暠与蒙逊不仅处在同一时代,且为势不两立的政敌,李暠对蒙逊的评价可谓中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3月02日【史话】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甘肃
- 2020年12月25日《阿干史话》正式出版发行
- 2019年08月16日大型历史话剧《此心光明》兰州上演